第431章 京城四少,多是青年才俊,更需敲打
推荐阅读:无尽宝术、重生女配菇凉、末世农民大反攻、最后的魔宗、刀剑战神、终极护美、地狱十四层、阳世鬼差、噬心炎诀、病王暖宠腹黑妻、
汉中道上,旌旗蔽日。
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汉中进发。
中军帐内,文武齐聚,气氛肃穆。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众将:
“吕乂据守南郑,深沟高垒,以待援军。”
“若欲取汉中,必先破南郑。”
“然南郑城坚,强攻恐伤士卒。”
“诸公有何良策?”
参军杨仪率先出列:
“丞相,南郑虽坚,然孤城难守。”
“可分兵围城,断其粮道,待其自溃。”
魏延立即反驳:
“杨参军此言差矣!曹魏援军不日即至。”
“若迁延时日,恐生变故。”
“末将愿率精兵,三日之内必破南郑!”
众将议论纷纷,帐中一时喧哗。
忽见一年轻将领越众而出,金甲红袍,英气逼人:
“末将关平,愿为先锋,取南郑献于丞相麾下!”
诸葛亮凝视关平,见他眉宇间颇有乃父关羽之风,沉吟道:
“坦之勇气可嘉,然南郑险要,不可轻敌。”
关平昂首道:
“丞相明鉴,家父常教导:为将者,当知难而进。”
“末将虽年少,愿效死力!”
诸葛亮见关平意志坚定,终于点头:
“既如此,予你五千精兵,为前部先锋。”
“切记:遇事当与副将商议,不可轻进。”
关平大喜,欣然从命:
“末将领命!”
关平率军疾行,不日已至南郑城外三十里。
副将谏道:
“将军,南郑地势险要,宜先遣斥候探明虚实。”
关平不以为然:
“……汝多虑了。”
“我观城上旌旗稀疏,守军必不多。”
“当乘其不备,速战速决。”
遂不听其言,径率大军直逼城下。
南郑城头,吕乂早已严阵以待。
参军程武指着城外汉军:
“府君,关平年少气盛,果然轻进。”
“可按计行事。”
吕乂冷笑:
“黄口儿,也敢犯境!”
“传令:待敌军过半桥时,弩箭齐发!”
关平见城门紧闭,吊桥高悬,便令部将周绍率兵抢关。
周绍挥舞大刀,一马当先:
“儿郎们,随我来!”
汉军蜂拥而上,刚至桥中,忽听一声梆子响,城头顿时箭如雨下。
那弩箭力道惊人,竟能连发十矢。
汉军不及防备,纷纷中箭倒地。
周绍身中数箭,血染战袍,犹自死战。
关平见势不妙,急令鸣金收兵。
退军时清点人马,折损三百余众,周绍重伤。
败报传至中军,诸葛亮乃命魏延随关平同往察南郑地理。
魏延乃精选百骑,趁夜疾驰至南郑关前。
月明星稀,关隘寂静。
魏延仔细观察,见关前木桥似有新土,心中生疑。
命士卒以长矛探路,果然发现桥上设有陷阱。
正当此时,
关上火把齐明,吕乂亲自率军杀出:
“齐将休走!”
魏延拨马便回,不料马蹄陷入桥面陷阱。
战马悲鸣,险些将他掀。
危急关头,魏延纵身跃起,弃马步行。
魏将王窦挺枪刺来:
“贼将纳命来!”
魏延侧身闪过,反手夺过长枪。
就势一刺,正中王窦咽喉。
魏兵见状骇然,不敢上前。
魏延趁机大呼:
“儿郎们,随我抢关!”
守军见有魏兵在关前,不敢放箭,被魏延率众一举夺下关隘。
魏延得胜回营,具陈前事。
诸葛亮听罢,面色阴沉:
“传关平!”
关平入帐,跪拜于地:
“末将参见丞相。”
诸葛亮拍案而起:
“关平!汝为先锋,理合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专一修理桥梁道路,以便行军。”
“今既不明敌情,又不断查道路,致使我军损兵折将。”
“魏将军几乎丧命,汝可知罪?”
关平汗流浃背:
“末将知罪……”
“既知罪,当按军法!”
诸葛亮厉声道,“左右,推出斩之!”
帐中顿时哗然。
张苞率先跪求:
“丞相明鉴!关将军虽有过,然其父云长公于国有大功,乞望宽恕!”
关兴见着张苞先求情,他才第二个出来求情。
“丞相,就请念在关家于朝廷多年功劳的份儿上,饶过家兄这一次罢!”
赵广、太史亨等将领也纷纷跪地:
“望丞相法外开恩!”
诸葛亮羽扇重顿,沉声道:
“军法不明,何以令众?”
“今日若赦关平,来日何以约束三军?”
“如今军中年轻人,多仗父辈功勋,生起骄慢之心。”
“这万万要不得。”
正当此时,费祎匆匆入帐:
“丞相息怒!祎有一言。”
诸葛亮余怒未消:
“文伟欲为关平情乎?”
费祎躬身道:
“……非止为关平。”
“丞相可记得,出征之前,关公曾执丞相之手,托付关平?”
“言此子虽少不更事,然忠勇可嘉,望丞相善加教导。”
诸葛亮闻言,神色稍霁。
费祎见状,续道:
“今若斩之,不唯负云长公寄托之意,亦负圣上淳淳教诲。”
“乞丞相权记其过,容其戴罪立功。”
关银屏也出来求情,声音清亮:
“望丞相饶家兄这一次。”
着,她还偷偷瞥了眼一旁一言不发的李治,似乎是示意他帮忙话。
李治乃出面开口道:
“坦之兄少年时,亦曾跟随家父学习兵法。”
“今未能善加运用,子代家父向丞相赔罪。”
一听这话,众人面色皆是一变。
大家都知道,这话一出口,关平的命算是保住了。
老首相的面子,终究是好使的。
果然,诸葛亮沉吟良久,终于叹道:
“……罢了。”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杖责三十,以儆效尤!”
……
月色如钩,凄清地照在汉军大营的辕门上。
已是三更时分,
中军帐外的巡哨刚刚换过岗,脚步声渐渐远去。
唯有西侧一座营帐内,还隐隐透出烛光。
几个人影在帐布上摇曳不定。
帐内,关平赤裸着上身趴在榻上。
背上纵横交错着三十道紫红色的鞭痕,每一道都肿起半指高。
军医刚为他敷上金疮药,那药性发作时的刺痛让他不时倒吸冷气。
“兄长……”关
银屏跪坐在榻前,手中捧着湿巾,轻轻为他擦拭额上的冷汗。
“疼得厉害么?”
关平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敷药之后,好多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
“此番确实是我大意轻敌,折了数百将士,该当受此责罚。”
张苞站在一旁,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只是没想到,丞相这次竟动了真格。”
“三十花背,这要是让二叔知道了……”
他话到一半又咽了回去,重重叹了口气。
“看来往后,咱们可不能仗着父亲们的面子,怠慢了军法。”
几位少年郎毕竟是京中权贵,其家族不仅仅是齐汉的新兴豪门。
其父更是朝中首屈一指的大臣。
尤其以李治、关兴、张苞、赵广为首的少年郎,更是被戏称为是京城四少。
在京中无人敢惹。
在军中自然也是如此。
军中有很多宿将,都不敢轻易得罪这些少爷。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治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却仍旧闭口不言。
关银屏瞥见丈夫的神色,心中生疑,但并未当场询问。
这时关兴从帐外端来一盆清水,换下关银屏手中已经染血的布巾。
他看着兄长背上的伤痕,眼眶发红:
“丞相也太狠心了,兄长随他征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就算此番有错,训诫几句也就是了,何至于此……”
“二弟切莫胡言啊。”
关平突然提高声音,随即因牵动伤口而痛得龇牙咧嘴。
“丞相执法如山,正是我军能立足天下的根本。”
“我犯错受罚,天经地义,你们不可对丞相有半点怨言。”
帐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关银屏为关平盖好薄被,轻声:
“兄长好生歇息,我们明日再来看你。”
罢,
她向李治使了个眼色,二人先行告退。
走出营帐,夜风扑面而来,带着夜晚的寒意。
关银屏拉着李治走到一处僻静角,这才低声问道:
“适才在帐中,夫君似乎有话想?”
李治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方压低声音道:
“……丞相并非真心要杀坦之兄。”
“云长公的面子在那里摆着,他怎会不知?”
“只是今日若不做这场戏,如何向众将士交代?”
关银屏闻言一怔,旋即问:
“既然如此,方才你为何不出来?”
“夫人啊,”李治微微摇头,“既然是演戏,知道的人多了,这戏也就白做了。”
“何况丞相本意是要鞭策坦之兄,我们又何必拂了这番美意?”
关银屏凝视丈夫片刻,忽然轻笑:
“夫君如今,倒是越来越像李相爷了。”
李治挑眉,凑近她耳边:
“那夫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我关家儿女,向来直来直往,没有你们李家那么多弯弯肠子。”
关银屏别过脸去,声音却软了下来。
“但既然嫁入李家的门,自当尽心竭力侍奉。”
正当二人低声交谈时,
关兴和张苞也从帐中走出,四下张望后,快步向他们走来。
“正好你们夫妇都在,”
关兴压低声音,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
“我与苞兄商议过了,打算趁夜去劫南郑,立个头功!”
张苞接话道:
“南郑守军白日胜了一场,正是志得意满之时。”
“今日巡哨回报,城中守将因今日胜,正在城中设宴庆功。”
“我料守备必然松懈,我们若率精兵突袭,必能一举破城!”
关银屏闻言大喜:
“两位兄长之言,正合妹心意!”
“如蒙不弃,妹愿与兄长同去。”
三人齐刷刷看向李治,目光灼灼。
李治苦笑摇头:
“你们这是……今日关平才受军法,你们就要犯忌么?”
“一旦功成,丞相必不怪罪!”
关兴急切道,“何况我等年岁渐长,却总被视作需要庇护的晚辈。”
“丞相欺我等年少,不肯见用。”
“今日偏要立下大功,让丞相看看我们的本事!”
张苞也道:
“正是!正是!”
“我父辈鏖战袁曹百万兵时,那时何等的英雄!”
“我们岂能一直活在父辈光环之下?”
“总要教朝中那帮老人看看,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李治看着三人炽热的目光,知道劝阻已是徒劳。
他长叹一声:
“罢,罢,罢!”
“你们都去了,我如今被你们拉上这贼船,也不得不同行了。”
计议已定,四人各自回营调集本部兵马。
关兴领一千刀斧手,张苞率八百长枪兵,关银屏带着五百骑兵,李治则调集七百弓箭手。
共计三千人。
众人饱食一顿,备足箭矢、火种等物。
待到四更鼓响,便悄悄集结在营寨西侧的一个门处。
“诸位,”
临行前,李治最后一次劝诫。
“若事不谐,当速退,不可恋战。”
关兴却已翻身上马,豪气干云:
“治兄何必多虑!今夜必叫那川中耗子知道我中原俊杰的厉害!”
月色朦胧,三千人马悄无声息地出了营寨,沿着山间路向南郑方向疾行。
山路崎岖,但这些人都是精心挑选的精锐,行进间竟无多少声响。
夜已深沉,
汉军大营中除了巡哨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刁斗声,万籁俱寂。
中军大帐内却依然烛火通明,
诸葛亮端坐案前,手中朱笔在军折上勾画不停。
帐帘被轻轻掀起,费祎快步走入,见诸葛亮仍在批阅文书,不禁关切道:
“丞相,已是三更时分,为何还未安歇?”
诸葛亮头也不抬,笔下不停:
“吾受国家托付之重,安敢怠慢?”
“文伟此来,必有要事。”
费祎这才想起正事,急忙道:
“适才巡营,发现关平、关兴、张苞、李治四人,率本部兵马三千人悄悄出营,往南郑方向去了。”
“这几个娃娃,怕是白天受了气,跑去夜袭了!”
“哦。”
诸葛亮淡淡应了一声,手中朱笔在竹帛上圈出一个错字。
费祎见他如此平静,大感意外:
“丞相不觉得吃惊?”
诸葛亮终于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白日我重责关平,又当众训斥这几个年轻人。”
“他们倚仗父辈功勋,不知兵事艰难。”
“年轻人最是气盛,受此激将,必会设法证明自己。”
“他们去劫南郑,早在意料之中。”
费祎恍然大悟:
“原来丞相是用激将法!”
诸葛亮微微一笑,却又正色道:
“不过吕乂虽是无能之辈,南郑城守军也不在少数。”
“为防万一,还需接应。”
“文伟,你速去请子龙将军率三千精兵,随后接应。”
“我这就去。”
费祎躬身欲退,又忍不住回头,“丞相也早些休息吧。”
诸葛亮已重新拿起一份军报,只是轻轻挥了挥手。
费祎退出帐外,望着满天星斗,不禁摇头轻笑:
“丞相用兵,当真鬼神莫测。”
与此同时,
南郑城外十里处的山林中,关兴、张苞、关银屏、李治四人正潜伏在树影下。
远远观察着城头的守军动静。
关银屏推了推身旁的李治:
“平日就你鬼点子最多,今夜如何行动,由你拿主意吧。”
李治也不推辞,环视三人:
“既然如此,你们都得听我指挥。”
张苞咧嘴一笑:
“只要能立功,听你的又何妨!”
李治先对关银屏道:、
“有劳夫人率一支骑兵,去抓几个‘舌头’回来。”
关银屏领命,立即点齐五十轻骑,如鬼魅般消失在夜色中。
不过一炷香功夫,她便押着三个被捆得结结实实的魏军巡哨返回。
经过审问,得知南郑东门守将吕乂与参军程武在城池防务上产生了分歧,已生不和。
东门守备薄弱,且今夜正值吕乂部下换防,正是可乘之机。
李治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天助我也!”
随即下令:
“关兴、张苞二位兄长主攻东门,银屏领骑兵在城外接应。”
“我率弓弩手占据西侧高地,以火箭为号,同时放箭掩护。”
关兴有些不解:
“为何要分兵西侧?集中兵力攻东门岂不更好?”
李治解释道:
“西侧高地可俯瞰全城,弓弩手在此既能掩护你们攻城,又能监视城中动向。”
“若事有不谐,也可为你们断后。”
张苞拍掌称妙:
“治兄果然深得李叔父真传!”
计议已定,四人各率本部就位。
李治登上西侧高地,这里果然视野开阔,整个南郑城尽收眼底。
他命弓弩手悄悄散开,箭矢上弦,只待时机。
约莫四更时分,城头守军开始换防,巡逻间隙明显拉长。
李治看准时机,弯弓搭箭,一支火箭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划破夜空。
“杀!”
关兴、张苞见信号,立即率军冲出。
关兴一马当先,手中青龙刀直劈城门。
守军猝不及防,待要放箭时,李治已命弓弩手万箭齐发,压得城头守军抬不起头。
张苞则率军架起云梯,亲自攀爬城墙。
他身手敏捷,不过片刻就已登上城头。
蛇矛舞动如风,连挑十余名守军。
“汉将关兴在此!降者不杀!”
关兴怒吼一声,青龙刀奋力劈下,碗口粗的门栓应声而断。
城门洞开,汉军如潮水般涌入。
城中顿时大乱,哭喊声、厮杀声响成一片。
吕乂正在府中酣睡,被亲兵摇醒后大惊失色:
“何处来的敌军?有多少人马?”
亲兵颤声回报:
“东门已破,敌军已杀入城中!”
“看旗号,是关、张等人的部众!”
“这几个娃娃竟敢……”
吕乂又惊又怒,慌忙披甲。
“快!快去请程武将军率部抵挡!”
而此时程武正在东门苦战。
他虽与吕乂不和,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还是展现出一员宿将的本色。
组织残兵且战且退,试图重新夺回东门。
“不要乱!结阵!”
吕乂也率军赶到,他高声呼喊,长枪连刺。
数名汉军应声倒地。
关兴见状,拍马直取吕乂:
“贼将休狂,关兴来也!”
二人战在一处,刀来枪往,火花四溅。
关兴年轻力壮,刀法凌厉。
吕乂经验老到,枪法沉稳。
战了数合,不分胜负。
张苞从侧面杀到,见状大喝:
“兴弟退下,让我来会会他!”
吕乂见又添一将,心知不敌,虚晃一枪拨马便走。
关兴、张苞哪里肯放,紧追不舍。
这时关银屏在城外见战事胶着,率骑兵冲入城中增援。
铁蹄踏过街道,长枪所向,魏军纷纷溃散。
“直取太守府!”
关银屏高喊着,一队骑兵如利剑般直插城中腹地。
李治在高地上见城中火光大起,知道突袭成功。
但见魏军虽乱,却未完全溃散,心中隐隐不安。
他命副将继续指挥弓弩手,自己则率一队亲兵下山接应。
果然,
吕乂退至城中,重新集结了约两千人马,凭借街巷与汉军继续周旋。
他看出汉军兵力不多,试图以拖延战术等待援军。
“放火!烧了这些房屋,看他们往哪里躲!”
张苞杀得性起,下令火烧民宅。
李治刚好赶到,急忙制止:
“不可!丞相常言,王者之师,吊民伐罪。”
“若焚毁民宅,与贼寇何异?”
关兴也道:
“……治兄言之有理。”
“我等是来立功,不是来造孽的。”
张苞讪讪收令,但战事因此陷入僵持。
吕乂据守街巷,汉军一时难以突破。
关银屏见状,心生一计:
“二哥、苞兄在此佯攻,我率骑兵绕道后街,断其退路!”
李治补充道:
“我观吕乂用兵,必留后路。”
“银屏可伏于北门附近,待其退时截击。”
计策已定,关银屏率骑兵悄悄绕道,果然在北门附近的巷中设伏。
而关兴、张苞则加强攻势,给吕乂施加压力。
战至五更天,吕乂见大势已去,果然率数十亲兵向北门突围。
他们且战且走,刚到北门外,就听一声娇叱:
“贼将哪里走!”
关银屏白马银枪,如天神般拦在路中。
晨光微熹中,
她白衣白甲,英姿飒爽,看得吕乂一愣。
“哪里来的女娃娃,敢拦爷的去路?”
吕乂大怒,拍马挺枪来战。
关银屏不慌不忙,待吕乂枪尖将至,突然侧身闪避。
同时玉臂一伸,竟将吕乂生生从马上夹了过来!
这一手“夹枪带人”的绝技,正是关羽亲传。
吕乂被夹得喘不过气,手中长枪“咣当”地。
“将军!”
魏军亲兵大惊,待要上前救援,关银屏已将银枪抵在吕乂咽喉:
“谁敢上前?”
就在这时,北方尘土大起,一队人马疾驰而来。
当先一将白袍银甲,虽年过七,仍威风凛凛。
正是赵云率接应部队赶到。
赵云见一员女将生擒敌将,白衣白甲。。
女儿身段,英气逼人,便知是关羽之女。
遂朗声笑道:
“可是关三姐?”
关银屏见是赵云,嫣然一笑:
“赵叔不记得我了吗?时候您还教过我枪法呢!”
赵云纵马近前,仔细端详,不禁感叹:
“女大十八变,当年那个吵着要学枪的丫头。”
“如今已是巾帼不让须眉了!”
这时关兴、张苞、李治也率部赶到,见赵云前来接应,纷纷下马行礼。
赵云摆手笑道:
“……不必多礼。”
“丞相料定你们会来劫营,特命老夫前来接应。”
“看来是多此一举了,你们这一仗打得漂亮!”
众人一同入城,只见街道上魏军降兵跪了一地,城中火势也已得到控制。
关银屏命人将吕乂押下,得意地:
“幸不辱命!”
赵云环视城中,见汉军纪律严明,不扰百姓,不禁点头称赞:
“用兵迅猛而不失仁义,此正我军作风也。”
他随即下令封锁府库,清点战利品,同时派快马向诸葛亮报捷。
天色大亮时,捷报已传回汉军大营。
诸葛亮闻报,只是微微一笑,对费祎:
“如何?我早就过,这些年轻人需要历练。”
费祎由衷赞叹:
“丞相识人之明,用兵之妙,实非我等所能及。”
“不过……”
诸葛亮话锋一转,“胜不骄,败不馁。”
“他们此番得胜,还需适时敲打,免得生出骄矜之气。”
正话间,赵云已率众将返回。
关兴、张苞、关银屏、李治四人入帐复命。
虽然一夜未眠,却个个精神抖擞。
诸葛亮看着他们,面色忽然一沉:
“你等可知罪?”
四人一愣,慌忙跪地。
诸葛亮缓缓道:
“擅自出兵,违抗军令,按律当斩。”
帐中气氛顿时凝固。
关银屏抬头欲辩,被李治悄悄拉住。
诸葛亮见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但声音依旧严厉:
“不过……念在你等破敌有功,又生擒敌将,暂饶性命。”
“每人领十军棍,以儆效尤!”
这个处罚显然轻得出奇。
四人皆知诸葛亮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齐声道:
“谢丞相不杀之恩!”
行刑完毕,诸葛亮这才露出笑容:
“……都起来吧。”
“这一仗,你们确实打得不错。”
他特别看向李治,“治儿用兵谨慎,倒有几分像你父亲了。”
又对关银屏道:
“三姐生擒吕乂,不输男儿,真乃将门虎女!”
最后对关兴、张苞:
“你二人勇猛过人,但要记住。”
“为将者,智勇双全方为上乘。”
四人躬身受教。
退出帐外时,朝阳已经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营寨。
关平迎了上来,虽然背上伤痛未愈,却满脸欣慰:
“听你们大获全胜,为兄与有荣焉!”
关银屏笑道:
“兄长不知,那吕乂被我一招擒获时,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
众人哈哈大笑,笑声在晨风中传得很远。
赵云远远看着这群年轻人,对身旁的费祎感叹:
“我大汉后继有人啊!”
费祎点头称是,心中却想起诸葛亮彻夜批阅军报的身影。
暗自发誓也要效法丞相,为这江山社稷竭忠尽智。
南郑城头,汉军大旗迎风飘扬。
这一战,不仅重创魏军,更让汉军中这些年轻将领开始崭露头角。
而在他们身后,那个羽扇纶巾的丞相.
正用他深谋远虑的目光,为齐汉的未来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汉中进发。
中军帐内,文武齐聚,气氛肃穆。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众将:
“吕乂据守南郑,深沟高垒,以待援军。”
“若欲取汉中,必先破南郑。”
“然南郑城坚,强攻恐伤士卒。”
“诸公有何良策?”
参军杨仪率先出列:
“丞相,南郑虽坚,然孤城难守。”
“可分兵围城,断其粮道,待其自溃。”
魏延立即反驳:
“杨参军此言差矣!曹魏援军不日即至。”
“若迁延时日,恐生变故。”
“末将愿率精兵,三日之内必破南郑!”
众将议论纷纷,帐中一时喧哗。
忽见一年轻将领越众而出,金甲红袍,英气逼人:
“末将关平,愿为先锋,取南郑献于丞相麾下!”
诸葛亮凝视关平,见他眉宇间颇有乃父关羽之风,沉吟道:
“坦之勇气可嘉,然南郑险要,不可轻敌。”
关平昂首道:
“丞相明鉴,家父常教导:为将者,当知难而进。”
“末将虽年少,愿效死力!”
诸葛亮见关平意志坚定,终于点头:
“既如此,予你五千精兵,为前部先锋。”
“切记:遇事当与副将商议,不可轻进。”
关平大喜,欣然从命:
“末将领命!”
关平率军疾行,不日已至南郑城外三十里。
副将谏道:
“将军,南郑地势险要,宜先遣斥候探明虚实。”
关平不以为然:
“……汝多虑了。”
“我观城上旌旗稀疏,守军必不多。”
“当乘其不备,速战速决。”
遂不听其言,径率大军直逼城下。
南郑城头,吕乂早已严阵以待。
参军程武指着城外汉军:
“府君,关平年少气盛,果然轻进。”
“可按计行事。”
吕乂冷笑:
“黄口儿,也敢犯境!”
“传令:待敌军过半桥时,弩箭齐发!”
关平见城门紧闭,吊桥高悬,便令部将周绍率兵抢关。
周绍挥舞大刀,一马当先:
“儿郎们,随我来!”
汉军蜂拥而上,刚至桥中,忽听一声梆子响,城头顿时箭如雨下。
那弩箭力道惊人,竟能连发十矢。
汉军不及防备,纷纷中箭倒地。
周绍身中数箭,血染战袍,犹自死战。
关平见势不妙,急令鸣金收兵。
退军时清点人马,折损三百余众,周绍重伤。
败报传至中军,诸葛亮乃命魏延随关平同往察南郑地理。
魏延乃精选百骑,趁夜疾驰至南郑关前。
月明星稀,关隘寂静。
魏延仔细观察,见关前木桥似有新土,心中生疑。
命士卒以长矛探路,果然发现桥上设有陷阱。
正当此时,
关上火把齐明,吕乂亲自率军杀出:
“齐将休走!”
魏延拨马便回,不料马蹄陷入桥面陷阱。
战马悲鸣,险些将他掀。
危急关头,魏延纵身跃起,弃马步行。
魏将王窦挺枪刺来:
“贼将纳命来!”
魏延侧身闪过,反手夺过长枪。
就势一刺,正中王窦咽喉。
魏兵见状骇然,不敢上前。
魏延趁机大呼:
“儿郎们,随我抢关!”
守军见有魏兵在关前,不敢放箭,被魏延率众一举夺下关隘。
魏延得胜回营,具陈前事。
诸葛亮听罢,面色阴沉:
“传关平!”
关平入帐,跪拜于地:
“末将参见丞相。”
诸葛亮拍案而起:
“关平!汝为先锋,理合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专一修理桥梁道路,以便行军。”
“今既不明敌情,又不断查道路,致使我军损兵折将。”
“魏将军几乎丧命,汝可知罪?”
关平汗流浃背:
“末将知罪……”
“既知罪,当按军法!”
诸葛亮厉声道,“左右,推出斩之!”
帐中顿时哗然。
张苞率先跪求:
“丞相明鉴!关将军虽有过,然其父云长公于国有大功,乞望宽恕!”
关兴见着张苞先求情,他才第二个出来求情。
“丞相,就请念在关家于朝廷多年功劳的份儿上,饶过家兄这一次罢!”
赵广、太史亨等将领也纷纷跪地:
“望丞相法外开恩!”
诸葛亮羽扇重顿,沉声道:
“军法不明,何以令众?”
“今日若赦关平,来日何以约束三军?”
“如今军中年轻人,多仗父辈功勋,生起骄慢之心。”
“这万万要不得。”
正当此时,费祎匆匆入帐:
“丞相息怒!祎有一言。”
诸葛亮余怒未消:
“文伟欲为关平情乎?”
费祎躬身道:
“……非止为关平。”
“丞相可记得,出征之前,关公曾执丞相之手,托付关平?”
“言此子虽少不更事,然忠勇可嘉,望丞相善加教导。”
诸葛亮闻言,神色稍霁。
费祎见状,续道:
“今若斩之,不唯负云长公寄托之意,亦负圣上淳淳教诲。”
“乞丞相权记其过,容其戴罪立功。”
关银屏也出来求情,声音清亮:
“望丞相饶家兄这一次。”
着,她还偷偷瞥了眼一旁一言不发的李治,似乎是示意他帮忙话。
李治乃出面开口道:
“坦之兄少年时,亦曾跟随家父学习兵法。”
“今未能善加运用,子代家父向丞相赔罪。”
一听这话,众人面色皆是一变。
大家都知道,这话一出口,关平的命算是保住了。
老首相的面子,终究是好使的。
果然,诸葛亮沉吟良久,终于叹道:
“……罢了。”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杖责三十,以儆效尤!”
……
月色如钩,凄清地照在汉军大营的辕门上。
已是三更时分,
中军帐外的巡哨刚刚换过岗,脚步声渐渐远去。
唯有西侧一座营帐内,还隐隐透出烛光。
几个人影在帐布上摇曳不定。
帐内,关平赤裸着上身趴在榻上。
背上纵横交错着三十道紫红色的鞭痕,每一道都肿起半指高。
军医刚为他敷上金疮药,那药性发作时的刺痛让他不时倒吸冷气。
“兄长……”关
银屏跪坐在榻前,手中捧着湿巾,轻轻为他擦拭额上的冷汗。
“疼得厉害么?”
关平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敷药之后,好多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
“此番确实是我大意轻敌,折了数百将士,该当受此责罚。”
张苞站在一旁,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只是没想到,丞相这次竟动了真格。”
“三十花背,这要是让二叔知道了……”
他话到一半又咽了回去,重重叹了口气。
“看来往后,咱们可不能仗着父亲们的面子,怠慢了军法。”
几位少年郎毕竟是京中权贵,其家族不仅仅是齐汉的新兴豪门。
其父更是朝中首屈一指的大臣。
尤其以李治、关兴、张苞、赵广为首的少年郎,更是被戏称为是京城四少。
在京中无人敢惹。
在军中自然也是如此。
军中有很多宿将,都不敢轻易得罪这些少爷。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治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却仍旧闭口不言。
关银屏瞥见丈夫的神色,心中生疑,但并未当场询问。
这时关兴从帐外端来一盆清水,换下关银屏手中已经染血的布巾。
他看着兄长背上的伤痕,眼眶发红:
“丞相也太狠心了,兄长随他征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就算此番有错,训诫几句也就是了,何至于此……”
“二弟切莫胡言啊。”
关平突然提高声音,随即因牵动伤口而痛得龇牙咧嘴。
“丞相执法如山,正是我军能立足天下的根本。”
“我犯错受罚,天经地义,你们不可对丞相有半点怨言。”
帐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关银屏为关平盖好薄被,轻声:
“兄长好生歇息,我们明日再来看你。”
罢,
她向李治使了个眼色,二人先行告退。
走出营帐,夜风扑面而来,带着夜晚的寒意。
关银屏拉着李治走到一处僻静角,这才低声问道:
“适才在帐中,夫君似乎有话想?”
李治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方压低声音道:
“……丞相并非真心要杀坦之兄。”
“云长公的面子在那里摆着,他怎会不知?”
“只是今日若不做这场戏,如何向众将士交代?”
关银屏闻言一怔,旋即问:
“既然如此,方才你为何不出来?”
“夫人啊,”李治微微摇头,“既然是演戏,知道的人多了,这戏也就白做了。”
“何况丞相本意是要鞭策坦之兄,我们又何必拂了这番美意?”
关银屏凝视丈夫片刻,忽然轻笑:
“夫君如今,倒是越来越像李相爷了。”
李治挑眉,凑近她耳边:
“那夫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我关家儿女,向来直来直往,没有你们李家那么多弯弯肠子。”
关银屏别过脸去,声音却软了下来。
“但既然嫁入李家的门,自当尽心竭力侍奉。”
正当二人低声交谈时,
关兴和张苞也从帐中走出,四下张望后,快步向他们走来。
“正好你们夫妇都在,”
关兴压低声音,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
“我与苞兄商议过了,打算趁夜去劫南郑,立个头功!”
张苞接话道:
“南郑守军白日胜了一场,正是志得意满之时。”
“今日巡哨回报,城中守将因今日胜,正在城中设宴庆功。”
“我料守备必然松懈,我们若率精兵突袭,必能一举破城!”
关银屏闻言大喜:
“两位兄长之言,正合妹心意!”
“如蒙不弃,妹愿与兄长同去。”
三人齐刷刷看向李治,目光灼灼。
李治苦笑摇头:
“你们这是……今日关平才受军法,你们就要犯忌么?”
“一旦功成,丞相必不怪罪!”
关兴急切道,“何况我等年岁渐长,却总被视作需要庇护的晚辈。”
“丞相欺我等年少,不肯见用。”
“今日偏要立下大功,让丞相看看我们的本事!”
张苞也道:
“正是!正是!”
“我父辈鏖战袁曹百万兵时,那时何等的英雄!”
“我们岂能一直活在父辈光环之下?”
“总要教朝中那帮老人看看,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李治看着三人炽热的目光,知道劝阻已是徒劳。
他长叹一声:
“罢,罢,罢!”
“你们都去了,我如今被你们拉上这贼船,也不得不同行了。”
计议已定,四人各自回营调集本部兵马。
关兴领一千刀斧手,张苞率八百长枪兵,关银屏带着五百骑兵,李治则调集七百弓箭手。
共计三千人。
众人饱食一顿,备足箭矢、火种等物。
待到四更鼓响,便悄悄集结在营寨西侧的一个门处。
“诸位,”
临行前,李治最后一次劝诫。
“若事不谐,当速退,不可恋战。”
关兴却已翻身上马,豪气干云:
“治兄何必多虑!今夜必叫那川中耗子知道我中原俊杰的厉害!”
月色朦胧,三千人马悄无声息地出了营寨,沿着山间路向南郑方向疾行。
山路崎岖,但这些人都是精心挑选的精锐,行进间竟无多少声响。
夜已深沉,
汉军大营中除了巡哨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刁斗声,万籁俱寂。
中军大帐内却依然烛火通明,
诸葛亮端坐案前,手中朱笔在军折上勾画不停。
帐帘被轻轻掀起,费祎快步走入,见诸葛亮仍在批阅文书,不禁关切道:
“丞相,已是三更时分,为何还未安歇?”
诸葛亮头也不抬,笔下不停:
“吾受国家托付之重,安敢怠慢?”
“文伟此来,必有要事。”
费祎这才想起正事,急忙道:
“适才巡营,发现关平、关兴、张苞、李治四人,率本部兵马三千人悄悄出营,往南郑方向去了。”
“这几个娃娃,怕是白天受了气,跑去夜袭了!”
“哦。”
诸葛亮淡淡应了一声,手中朱笔在竹帛上圈出一个错字。
费祎见他如此平静,大感意外:
“丞相不觉得吃惊?”
诸葛亮终于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白日我重责关平,又当众训斥这几个年轻人。”
“他们倚仗父辈功勋,不知兵事艰难。”
“年轻人最是气盛,受此激将,必会设法证明自己。”
“他们去劫南郑,早在意料之中。”
费祎恍然大悟:
“原来丞相是用激将法!”
诸葛亮微微一笑,却又正色道:
“不过吕乂虽是无能之辈,南郑城守军也不在少数。”
“为防万一,还需接应。”
“文伟,你速去请子龙将军率三千精兵,随后接应。”
“我这就去。”
费祎躬身欲退,又忍不住回头,“丞相也早些休息吧。”
诸葛亮已重新拿起一份军报,只是轻轻挥了挥手。
费祎退出帐外,望着满天星斗,不禁摇头轻笑:
“丞相用兵,当真鬼神莫测。”
与此同时,
南郑城外十里处的山林中,关兴、张苞、关银屏、李治四人正潜伏在树影下。
远远观察着城头的守军动静。
关银屏推了推身旁的李治:
“平日就你鬼点子最多,今夜如何行动,由你拿主意吧。”
李治也不推辞,环视三人:
“既然如此,你们都得听我指挥。”
张苞咧嘴一笑:
“只要能立功,听你的又何妨!”
李治先对关银屏道:、
“有劳夫人率一支骑兵,去抓几个‘舌头’回来。”
关银屏领命,立即点齐五十轻骑,如鬼魅般消失在夜色中。
不过一炷香功夫,她便押着三个被捆得结结实实的魏军巡哨返回。
经过审问,得知南郑东门守将吕乂与参军程武在城池防务上产生了分歧,已生不和。
东门守备薄弱,且今夜正值吕乂部下换防,正是可乘之机。
李治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天助我也!”
随即下令:
“关兴、张苞二位兄长主攻东门,银屏领骑兵在城外接应。”
“我率弓弩手占据西侧高地,以火箭为号,同时放箭掩护。”
关兴有些不解:
“为何要分兵西侧?集中兵力攻东门岂不更好?”
李治解释道:
“西侧高地可俯瞰全城,弓弩手在此既能掩护你们攻城,又能监视城中动向。”
“若事有不谐,也可为你们断后。”
张苞拍掌称妙:
“治兄果然深得李叔父真传!”
计议已定,四人各率本部就位。
李治登上西侧高地,这里果然视野开阔,整个南郑城尽收眼底。
他命弓弩手悄悄散开,箭矢上弦,只待时机。
约莫四更时分,城头守军开始换防,巡逻间隙明显拉长。
李治看准时机,弯弓搭箭,一支火箭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划破夜空。
“杀!”
关兴、张苞见信号,立即率军冲出。
关兴一马当先,手中青龙刀直劈城门。
守军猝不及防,待要放箭时,李治已命弓弩手万箭齐发,压得城头守军抬不起头。
张苞则率军架起云梯,亲自攀爬城墙。
他身手敏捷,不过片刻就已登上城头。
蛇矛舞动如风,连挑十余名守军。
“汉将关兴在此!降者不杀!”
关兴怒吼一声,青龙刀奋力劈下,碗口粗的门栓应声而断。
城门洞开,汉军如潮水般涌入。
城中顿时大乱,哭喊声、厮杀声响成一片。
吕乂正在府中酣睡,被亲兵摇醒后大惊失色:
“何处来的敌军?有多少人马?”
亲兵颤声回报:
“东门已破,敌军已杀入城中!”
“看旗号,是关、张等人的部众!”
“这几个娃娃竟敢……”
吕乂又惊又怒,慌忙披甲。
“快!快去请程武将军率部抵挡!”
而此时程武正在东门苦战。
他虽与吕乂不和,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还是展现出一员宿将的本色。
组织残兵且战且退,试图重新夺回东门。
“不要乱!结阵!”
吕乂也率军赶到,他高声呼喊,长枪连刺。
数名汉军应声倒地。
关兴见状,拍马直取吕乂:
“贼将休狂,关兴来也!”
二人战在一处,刀来枪往,火花四溅。
关兴年轻力壮,刀法凌厉。
吕乂经验老到,枪法沉稳。
战了数合,不分胜负。
张苞从侧面杀到,见状大喝:
“兴弟退下,让我来会会他!”
吕乂见又添一将,心知不敌,虚晃一枪拨马便走。
关兴、张苞哪里肯放,紧追不舍。
这时关银屏在城外见战事胶着,率骑兵冲入城中增援。
铁蹄踏过街道,长枪所向,魏军纷纷溃散。
“直取太守府!”
关银屏高喊着,一队骑兵如利剑般直插城中腹地。
李治在高地上见城中火光大起,知道突袭成功。
但见魏军虽乱,却未完全溃散,心中隐隐不安。
他命副将继续指挥弓弩手,自己则率一队亲兵下山接应。
果然,
吕乂退至城中,重新集结了约两千人马,凭借街巷与汉军继续周旋。
他看出汉军兵力不多,试图以拖延战术等待援军。
“放火!烧了这些房屋,看他们往哪里躲!”
张苞杀得性起,下令火烧民宅。
李治刚好赶到,急忙制止:
“不可!丞相常言,王者之师,吊民伐罪。”
“若焚毁民宅,与贼寇何异?”
关兴也道:
“……治兄言之有理。”
“我等是来立功,不是来造孽的。”
张苞讪讪收令,但战事因此陷入僵持。
吕乂据守街巷,汉军一时难以突破。
关银屏见状,心生一计:
“二哥、苞兄在此佯攻,我率骑兵绕道后街,断其退路!”
李治补充道:
“我观吕乂用兵,必留后路。”
“银屏可伏于北门附近,待其退时截击。”
计策已定,关银屏率骑兵悄悄绕道,果然在北门附近的巷中设伏。
而关兴、张苞则加强攻势,给吕乂施加压力。
战至五更天,吕乂见大势已去,果然率数十亲兵向北门突围。
他们且战且走,刚到北门外,就听一声娇叱:
“贼将哪里走!”
关银屏白马银枪,如天神般拦在路中。
晨光微熹中,
她白衣白甲,英姿飒爽,看得吕乂一愣。
“哪里来的女娃娃,敢拦爷的去路?”
吕乂大怒,拍马挺枪来战。
关银屏不慌不忙,待吕乂枪尖将至,突然侧身闪避。
同时玉臂一伸,竟将吕乂生生从马上夹了过来!
这一手“夹枪带人”的绝技,正是关羽亲传。
吕乂被夹得喘不过气,手中长枪“咣当”地。
“将军!”
魏军亲兵大惊,待要上前救援,关银屏已将银枪抵在吕乂咽喉:
“谁敢上前?”
就在这时,北方尘土大起,一队人马疾驰而来。
当先一将白袍银甲,虽年过七,仍威风凛凛。
正是赵云率接应部队赶到。
赵云见一员女将生擒敌将,白衣白甲。。
女儿身段,英气逼人,便知是关羽之女。
遂朗声笑道:
“可是关三姐?”
关银屏见是赵云,嫣然一笑:
“赵叔不记得我了吗?时候您还教过我枪法呢!”
赵云纵马近前,仔细端详,不禁感叹:
“女大十八变,当年那个吵着要学枪的丫头。”
“如今已是巾帼不让须眉了!”
这时关兴、张苞、李治也率部赶到,见赵云前来接应,纷纷下马行礼。
赵云摆手笑道:
“……不必多礼。”
“丞相料定你们会来劫营,特命老夫前来接应。”
“看来是多此一举了,你们这一仗打得漂亮!”
众人一同入城,只见街道上魏军降兵跪了一地,城中火势也已得到控制。
关银屏命人将吕乂押下,得意地:
“幸不辱命!”
赵云环视城中,见汉军纪律严明,不扰百姓,不禁点头称赞:
“用兵迅猛而不失仁义,此正我军作风也。”
他随即下令封锁府库,清点战利品,同时派快马向诸葛亮报捷。
天色大亮时,捷报已传回汉军大营。
诸葛亮闻报,只是微微一笑,对费祎:
“如何?我早就过,这些年轻人需要历练。”
费祎由衷赞叹:
“丞相识人之明,用兵之妙,实非我等所能及。”
“不过……”
诸葛亮话锋一转,“胜不骄,败不馁。”
“他们此番得胜,还需适时敲打,免得生出骄矜之气。”
正话间,赵云已率众将返回。
关兴、张苞、关银屏、李治四人入帐复命。
虽然一夜未眠,却个个精神抖擞。
诸葛亮看着他们,面色忽然一沉:
“你等可知罪?”
四人一愣,慌忙跪地。
诸葛亮缓缓道:
“擅自出兵,违抗军令,按律当斩。”
帐中气氛顿时凝固。
关银屏抬头欲辩,被李治悄悄拉住。
诸葛亮见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但声音依旧严厉:
“不过……念在你等破敌有功,又生擒敌将,暂饶性命。”
“每人领十军棍,以儆效尤!”
这个处罚显然轻得出奇。
四人皆知诸葛亮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齐声道:
“谢丞相不杀之恩!”
行刑完毕,诸葛亮这才露出笑容:
“……都起来吧。”
“这一仗,你们确实打得不错。”
他特别看向李治,“治儿用兵谨慎,倒有几分像你父亲了。”
又对关银屏道:
“三姐生擒吕乂,不输男儿,真乃将门虎女!”
最后对关兴、张苞:
“你二人勇猛过人,但要记住。”
“为将者,智勇双全方为上乘。”
四人躬身受教。
退出帐外时,朝阳已经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营寨。
关平迎了上来,虽然背上伤痛未愈,却满脸欣慰:
“听你们大获全胜,为兄与有荣焉!”
关银屏笑道:
“兄长不知,那吕乂被我一招擒获时,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
众人哈哈大笑,笑声在晨风中传得很远。
赵云远远看着这群年轻人,对身旁的费祎感叹:
“我大汉后继有人啊!”
费祎点头称是,心中却想起诸葛亮彻夜批阅军报的身影。
暗自发誓也要效法丞相,为这江山社稷竭忠尽智。
南郑城头,汉军大旗迎风飘扬。
这一战,不仅重创魏军,更让汉军中这些年轻将领开始崭露头角。
而在他们身后,那个羽扇纶巾的丞相.
正用他深谋远虑的目光,为齐汉的未来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21/21078/124076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