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一个人一百两

推荐阅读:重生之文化巨匠灵动至道大明金主天生高人拣宝大家嫡女医歌嗜宠悍妃丑女有福骄娇无双末世女主难当

    铁甲战车的威力,让人悚然。
    明剑身边的赵云,也看得热血沸腾,他道:“官家,这武器非常好,臣想留下来,镇守三州之地。”
    明剑原本就有这个想法,让赵云来辅佐刘光世,现在赵云主动提出来,明剑就顺口道:“那行,你就留下来吧。”
    阅兵之后,明剑让刘光世、蔡林和赵云参加了总结大会。
    刘光世很兴奋,他没有想到自己还有机会执掌这样的兵马,这可是给他增添光彩的好机会,用这样的战车对抗敌人,获胜几率实在太大。
    蔡林虽然是文官,但是也能够看得出来,铁甲战车完全就是无敌的存在。
    两人先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都觉得可以以三州为基地,铲平周围的敌对势力,平定安南也不是问题。
    不过明剑却道:“诸位爱卿,朕给你们的任务依然是坚守,主要还是发展天骄路的经济,发展这里的人口。等朕收拾完了金人和西夏人,再来跟刘琦算账。”
    “是,官家。”
    众人道。
    “走吧,朕今日就去考察一下邕州的土地,看看到底应该怎么弄,才能够弄出平整的土地来。”明剑随即道。
    考察邕州的土地,明剑发现这儿其实还是很平坦的,平地面积,至少有一千平方公里,但人力资源不足,造成很多地方都荒芜了,杂草丛生。
    邕州经历多次战乱之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邕州的地理环境非常不错,邕江从这里流过,农业灌溉是非常便利的。
    “邕州府出资,沿着邕江两岸修建民居,让百姓们都住到这里来,让人口集中居住,这样发展就会更快一些。”
    明剑先想出了一个办法来。
    人口集中的好处很多,不但容易聚集力量,也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商业中心。
    国家出钱,这也是明剑不得已而为之,不然,山民们肯定不愿意住到河边来,他们喜欢呆在山上。
    蔡林忙记了下来,道:“官家,这得好大一笔钱呢,国库能支撑得了吗?”
    明剑道:“去年的商税收得非常好,国库有银子。沿着两岸修建宽敞的驰道,保障交通通畅,这也是发展的保证,让军队出手,他们人多,力气大,修建公路,再好不过了,不过,每个军人,都要发给一定的补贴,具体金额,你们定。”
    明剑又指着邕江两岸,道。
    要致富,先修路,驰道的用途,可不只是用于军事,民用的经济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明剑希望看到宽敞的公路,公路上人来车往。
    “官家,这驰道修通了,虽然有利于自己,但是,也有利于敌人啊,若是一旦邕州城破,敌人就会长驱直入啊。”蔡林忙道。
    明剑看了刘光世一眼,刘光世马上道:“蔡知府,你这可是打我的脸啊,放心吧,有我在,这敌人过不来,你就放心的安排修路吧。”
    蔡林有些尴尬的笑了笑,道:“那是,有平叔在,我等当高枕无忧。”
    其实蔡林也是参考历史,邕州发生过很多次战乱,朝廷距离太远,顾及不到。
    一旦交通便利了,这敌人自然也能够轻松的推进,蔡林的担忧也是不无道理的。
    “河岸两边给朕加固,同时栽种树木和花草,朕希望看到邕州成为一个漂亮的花园城市,蔡知府,你有办法吗?”明剑又道。
    城市绿化,是非常重要的,人口越多,绿化越是要搞。
    蔡林道:“回禀官家,臣尽力去做。”
    考察了一阵,基本的稻田、旱地都给取分开来,明剑也拿出了大量的种子来,有杂交水稻、花生、蚕豆等,让蔡林安排人种植。
    “水稻争取种植三季,这儿的天气足够了,农民有了粮食,那么,经济就会发展起来,到时候一切都会好的。把山上的杂草统统割下来,燃烧之后放入稻田里作为肥料,没有用的树木,也砍掉,不过不能全部砍掉,免得土壤流失,造成自然灾害。再者,多养殖牲畜,牲畜的粪便就是最好的土家肥,这对种植庄稼就有利了。”
    明剑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现在没有化肥和农药,明剑也不打算从现代社会引进,他打算种植纯天然的,吃了没有危害。
    两广地区的山林多,可以弄出不少的土家肥来。
    顺便,也将土地给开垦出来。
    蔡林等人听了,对明剑的认识也挺佩服的。经过一天的巡视之后,邕州的情况,明剑已经基本了解。
    这儿就是欠开发,人口太少。
    人口从哪里来?
    除了移民,还有俘虏也是可以的,到时候打仗肯定能够俘虏不少人,全部都送这儿来开发。
    第二天,钦州和廉州的知府也到了,两人将各自的情况作了介绍,基本上,也跟邕州相似。
    明剑提出同样按照邕州的发展规划来,选定聚居区,同时大力改善交通状况,发展农业生产。
    在邕州呆了三天,明剑离开了。
    沿着两广转了几天,明剑发现这个地区果然是不毛之地,人口稀少,气候闷热,要想发展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岭南这么大,实在是太可惜了。
    但是,谁也没有办法着急,只能一步一步的来。
    除了邕州三州之地,明剑又在广洲也停留了三天,同样将广洲定为聚居城市,让广洲知府尽量将人口集中在广洲城里。
    在更远的琼州,明剑也去走了一遭,那里人更少,有许多人,都是流放的犯人。
    当然气候也是热得不行,这个地方,没有好好的归化,的确不太适合人类居住。
    明剑都有种从现代弄些空调到琼州的想法了,不过后来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操作,只能作罢。
    到第八天的时候,明剑返回了汴京城,整个岭南地区的情况,他也基本上有了了解。
    回来之后,明剑马上就将内阁成员召集了起来,将岭南的情况了一遍。
    “各位爱卿,那么大一片地盘,人口竟然只有三十万户不到,偌大个琼州,人口更是只有几千户!这可是不行的。目前哪个地方人口比较多?”明剑问道。
    李若水道:“官家,当然是汴京城人口最多了,莫非官家想向岭南移民?”
    明剑道:“是啊,不过,需要理智的移民,不能影响到当地的发展,毕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着急。”
    李若水道:“如此来,那不如由朝廷下文书给各州府,让各州府自行调配,人口较多的地方,可以通过发放补贴的形式,调动人们去岭南的积极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道理,亘古未变。”
    “没错,李大人言之有理。现在人口较多的就是京城周边了,汴京城的人口都快突破800万了,臣以为,可以先在汴京城试试,去岭南安居户之后,每个人发给100两银子,官家以为如何?”秦桧道。
    明剑微微点头,一旁的李纲却道:“100两?那么多啊,要是有上百万人去,那得花朝廷多少银子?”
    “呵呵,李大人,不会有那么多人去的,岭南地区是什么地方?不毛之地!老百姓应该知道的人很多,能去的,恐怕都是有原因的。”秦桧道。
    明剑点了点头,秦桧的分析不错,现在大宋的生活水平正在提升,一般人还真是不会去,一百两一个人,恐怕都很难吸引人去。
    他道:“秦爱卿所言不错,这个条件可以先实施,如果没有效果,继续往上加,岭南地区必须要多增加人口。另外,广洲府的港口,要训练水军,给韩世忠下文,让他派人去那边驻扎,将来有大用处。”
    珠江口的重要性,明剑深知,海洋的重要性,大宋的发展一旦进入瓶颈,到时候就需要海洋来调节了,海陆运输,会给大宋带来数之不尽的财富,以及无穷无尽的征服。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9/9960/56667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