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同谏

推荐阅读:溺宠无限之贪财嫡妃重生:女神NO1!无上狂仙大婚晚辰都市神王钉神独自修真在都市我的俏未婚妻我本坏蛋一品君侯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百官不会同意,陛下却未必。
      陛下想要的是盛世,此举无异于明初时,设立内阁机制,是善政。
      只要是善政,弘治皇帝或许有勇气冲破祖制。
      严成锦看向刘来,目光平静:“你会向刘公揭露本官的计策吗?”
      如果你不会,本官希望你会。
      刘来还在震惊中,没缓过神来:“严大人,此举万万不可!大明历来只有六部,岂能再增一部。
      御史的地位,本就超越同等品轶的官员,设立司司,岂不是……”
      御史,能直接向陛下揭举官员。
      得益于此,御史虽然只有七品,却比七品的官员,更有震慑力。
      他不同意严成锦设立四司。
      “你跟本官来。”严成锦走进值房,指着册子:“这些疏奏和弹章,你今日批阅完成。”
      三个书案上,疏奏和弹章,堆叠得足有半人高。
      刘来翻开一本,面露难色:“大人何必刁难,下官就算通宵达旦,也批阅不完。”
      严成锦不应答,反而道:“拿上疏奏,跟本官出宫。”
      刘来和姜文三人摸不着头脑,各自拿着一沓疏奏。
      出宫后,上了一辆准备在此的马车,刘来四人望着严成锦,不知道要去哪里?
      一路上,严成锦闭目养神,偶尔才会睁开眼皮,喝口茶水。
      马车急驶,来到良乡。
      很快,停在一片流民的棚户前,严成锦戴上三层人笼嘴,味道轻了些。
      “把疏奏和弹章带上。”
      刘来不明所以,只能照做,各自搬了一沓册子。
      四人没有轻视流民的意思。
      可往巷子里走,却愈发觉得味道恶寒,脚下的黑泥宛如跟粪土,混在一起,散发异味。
      顿时感觉无处落脚,纷纷捂着鼻子。
      走了一段路,严成锦忽然问道:“你们看看这里的人,良乡明明日益繁盛,可流民为何日益增多?”
      刘来露出疑惑。
      放眼望去,天气渐凉了,可这里的流民,依旧穿着夏时的破衣裳,瑟瑟发抖。
      是啊,良乡日益繁盛,为何流民还会不停增多?
      严成锦继续道:“是因为,天下仍有许多百姓,变为流民。”
      刘来四人微微震惊,心头猛地抽搐一下。
      严成锦拿过疏奏,看了眼,是福建漳州府崇实发回的疏奏。
      “漳州暴雨台风,淹毁农田,如今八月,正是缴纳夏税之时。
      若此奏,不得陛下御批,漳州府的百姓就算受灾,也要缴纳税赋,多少人会被逼得背井离乡?”
      他再拿起一封疏奏,是庐州府御史徐熙传回:“庐州知府洪景欺民敛财,百姓良田被侵占,拦轿怒告徐熙御史。
      你们手上,有多少这样的疏奏?
      今日有今日的疏奏,明日有明日的疏奏。
      若拖一日,何时才能处置完?
      京城的御史配员之数,不必本官多说,你们也清楚,不设立四司,如何处置?”
      在上一世,官员的办事效率,也是问题,更遑论如今。
      虽然在地方设立了御史衙门,纠察一方。
      但御史并无权对官员处置,只能通报,若都察院不处置,这些污吏虽然查清了,就要搁置着。
      京城的御史,要派遣到科道,不能留太多御史在京中,压根处理不过来。
      严成锦才想设立四司,后世的监院,归根结底,也是这样的机制。
      “施粥了,本宫不收银子,快来领走,本宫要回宫了。”
      朱厚照躺在太师椅上,满不在乎地吆喝一声。
      老高这狗东西,让他施粥做什么。
      刘来等人循声望去,眼珠子差点掉下来:“这是……太子?”
      太子顽劣,朝中人尽皆知,怎会善心大发,在这里施粥?
      刘来走近一看,真的是太子。
      朱厚照也瞧见了他们五人,尤其是严成锦戴着人笼嘴,十分显眼:“老高,本宫答应你的事成了,你要信守诺言。”
      刘来四人看向严成锦:“大人,太子为何在这里施粥?”
      严成锦道:“是本官谏言,天寒了,给流民送点吃食。”
      刘来目光怔怔,有点不敢相信,仿佛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中传言,严成锦延误太子,玩物丧志。
      他一直信以为真,对严成锦深恶痛绝。
      可如今一看,简直是谣传,宫中的谣传!
      望着成群的流民领粥后,对太子感恩戴德,忽地,刘来朝严成锦深深作揖:“一直以来,下官误会了大人!”
      朱厚照觉得有古怪:“老高,他怎么了?”
      严成锦对着工具人朱厚照道:“殿下不必理会,专心施粥。”
      他对着刘来四人道:“施粥是下策,除去天下恶吏,才是上策。”
      回到马车上,刘来四人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崇敬。
      看得严成锦有点发毛,是不是装得有点过头了?
      到了京城,严成锦各自送四人回府。
      ……
      刘府,
      一顶枣红色的四抬轿子,停在朱红色大门前。
      走出轿子,刘健摘下官帽,交给管家:“少爷下值了吗?”
      “刚下值,在正堂等老爷呢。”管家说道。
      刘健面露诧异,来儿与他极少有话可聊,等他便是有要事。
      匆匆走进正堂。
      刘来见了他便迎上来:“父亲,严大人的图谋,是想在都察院设立四司。”
      刘健面色大变,此子果然又要变制!
      高皇帝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定下官制,要设立四司……
      “你查清了?”
      刘来摇摇头:“是严大人告诉我的。”
      这……严成锦亲口说的,刘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可又觉得合情合理,严成锦谏言陛下,搜查他的府邸。
      甚至,主动让锦衣卫监视他。
      不藏私密,正是那小子的作风。
      “都察院设立四司,岂不成了六部,胡闹。”
      刘来却道:“父亲不在都察院当值,定不知,都察院每日传回多少疏奏和弹章。
      据儿子所知,许多弹章,都不了了之。
      日复一日,大明如何能得天下太平?”
      朝廷不下旨,地方就无权处置,所以,常有官员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来京城上访。
      刘健怒瞪着儿子:“一派胡言!”
      “明日,我将随严大人,一同向陛下请奏。”刘来微微作揖,转身告退。
      疯了!
      这孩子才在严成锦那儿呆了一日,就疯了啊!
      刘健踉跄一声跌坐在椅上,震惊得脑中一片空白。
      严成锦,你究竟对我儿做了什么?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9/9135/100983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