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第315章 这亲事怎么说?

推荐阅读: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重生后,我果断退婚转嫁冷面军少机甲大战正酣,你说你已成仙帝?我,满级舅舅,十六个外甥争宠!四合院:傻柱你哥咋天天揍你?让你复读战高四,你被空军捡漏了建国初期,回国发展超科技狗头人的巫师日志重生80年代做产业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

    乔如一笑,笑道:“那好啊,我可把姑姑这话记在心里了啊,一辈子长着呢,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未来的事谁得准呢?到时候姑姑可不许赖皮!”
    卢杏儿听得感激她的好意,又忍不住好笑,笑道:“你可真是会安慰人,的话就是叫人听着心里头好受!放心,你只管记着!”
    “姑姑你也得记着!”
    “是是!”
    两个人相视哈哈大笑。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卢杏儿的终身大事竟会那样的曲折,又那样的峰回路转。
    兜兜转转,世事无常,果真应了乔如那十年河西十年河东的话,有一天,这位姑姑果真救了她的命。
    杨氏一大早就去找了附近四邻八村里有名的梁媒婆。
    其实起来,做媒婆的舌灿莲花一张嘴能会道、贪图谢礼是不假,但坑蒙拐骗的事儿是极少有人会去做的。
    因为一旦坏了名声,就等于断了自家的财路来源——若是的亲事十桩里有九桩成了怨偶,以后谁还找她媒?
    因此媒婆们在亲之前总会细细的询问托亲事的女方或者男方的情况,家境、本人容貌、性情、品格、本事等等,总而言之怎么详细怎么问,然后还会亲自走访打听打听,做到心里有了底,这才会在心里头盘算着这样的人个什么样的比较合适。
    才会把两家往一块儿。
    若为了一二两、二三两银子是非不分、黑白颠倒那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媒婆名声传得不好,不过是过着过着,生活过得不如意的人无从发泄,怨来怨去不怨自己,而把媒婆作为发泄埋怨的对象,怪媒婆当初做的亲事不好罢了。
    这梁媒婆见上门来了生意,自然是高兴欢喜的。
    做她这一行的,四邻八村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人,自然也认识杨氏,见了她来便知定是为她家姑子卢杏儿了。
    提起卢杏儿,梁媒婆也要在心里称赞一声好,蓝氏绣坊那件事旁人不知,梁媒婆却是知道的。
    这年头这样有骨气舍得富贵日子的姑娘可不多,更别提还是个乡下姑娘。
    当然,梁媒婆是不会在人面前称赞卢杏儿有骨气的,只会装作并不知道蓝氏绣坊那件事,给卢杏儿找个门当户对相配的人家。
    若她了那样话,岂不等于奚蓝氏绣坊的大少爷?她才不会自找麻烦。
    对这亲事上了心,梁媒婆问起情况来便比平日还要添上几分仔细。
    可问着问着,梁媒婆就有点问不下去了。
    再勉强坚持片刻,是真的问不下去了!
    不是杨氏不配合她、不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配合得根本就不在一条线上。
    哪个前来要亲事的长辈介绍自家辈的时候不是往好的方面?
    家境这种骗不了人且不提,略平头正脸的也会相貌好,性子老实的过分的会心眼儿实在、踏实懂事。
    做的一手好针线、下田下地干家务都是一把好手,勤快、孝顺父母、勤俭持家会过日子、身体好,几年也没生过病等等诸如此类介绍女子的话,梁媒婆听的太多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却从没有见过杨氏这样的,问她个问题,回答的三句话里有一句平平带过,倒有两句是自家姑娘不好带着贬义的——这还怎么问的下去?问了又有啥意义?
    然而要让杨氏夸奖卢杏儿?呵呵!
    最后梁媒婆双手一摊,苦笑着向杨氏道:“杨嫂子,你给句实话吧,你们想要给杏儿那姑娘找个啥样的?”
    杨氏一拍大腿笑道:“哎,你早问这句话不就结了?我也是一时没想起来!”
    着便照着卢杏儿的要求了一遍,又强调道:“这是我那姑子自己亲口的,就要这样的!你就按照这个给她找吧!”
    梁媒婆点头口内应着,心里不由暗叹:这嫂子就是嫂子,跟亲娘没法比啊!
    就卢杏儿那样的品貌,又做的一手好针线刺绣,卢家又是个家境不错的人家,若是爹娘还在,若要在乡下找夫家,啥样的好人家找不到?
    如今却只能找个老实的将就,唉,可惜了!
    这先不,瞧她这嫂子的是什么话?什么叫“这是我那姑子自己亲口的?”,即便真是,也不能这么出来啊。哪有姑娘家自己自己亲事的,传了出去岂不叫人看轻了去?这姑娘轻浮!
    梁媒婆动了两分恻隐之心,便试着笑道:“杨嫂子啊,我见过杏儿两回,长得真是不错,看着又精神又利索,条件不错,你们家家境也好,是不是可以找更好一点的?”
    杨氏顿时就有点不太乐意了,心道你亲事便亲事,扯我们家家境干嘛?你还替那丫头操心嫁妆啊?
    “不用不用,”杨氏摆摆手,道:“就按我的找。唉,虽长嫂如母、长嫂如母,可做长嫂的也是难啊,尽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她既有主意,要找那样的,若找了别的来,将来过得不好,只怕又要怨在我这个大嫂头上!我啊,是宁可少一事不愿多事!”
    梁媒婆察言观色,情知杨氏有点不太高兴了,也就没再多,笑着点头附和了她两句,这件事就算这么定下来了。
    杨氏回到家,跟卢孝全做了交代,卢孝全也十分满意,觉得自家婆娘大事上还是挺靠谱的,这不,一早便赶着去找媒婆了。
    为了等她的消息,他一上午都在家。这会儿放了心,简单吃了午饭,便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春耕虽然已经忙完了,但各种杂粮也开始种了,红薯、芋头、土豆、花生等等。还有竹林也要修一修杂草。
    再趁着这会儿天气还没有真正的热起来,也还没有到梅雨季节的时候,多砍些柴回来预备着,不然等到了雨季就不好砍柴了。而到了六月往后,又太热。
    所以依然还是忙个不停的。
    杨氏吃完午饭,让青苗帮着照看大毛,便去了三房。
    一来当然是表功:她可是为了她的亲事忙前忙后的跑腿,难道还不该得她一句感谢?
    二来嘛,这嫁妆的事儿,她得跟田氏好好的道道。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8/8756/51420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