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初见砸场(上)

推荐阅读:极品高手在花都极品大玩家至尊神医首席的错位蜜宠至高文明冰结师毒妃太猛,王爷难招架步步为凰:权掌天下凰谋锦绣带着神龙回娘家

    钱鼎章见此朝何若曦轻轻咳嗽一声,又挤挤眼,后者嘴一扁,扭开头去。
    待得哄笑声稍稍平复,钱鼎章到“各位老听客,觉得子唱的如何啊”
    “好”台下二百多号人,齐声大喊。
    “那么子再和青合作一段如何啊”面带戏噱的问道
    “轰”台下又笑成一片。
    “你个家伙不厚道,下次放噱头前,关照一声,害得我被茶水呛到”台下有人大声抱怨。
    钱鼎章含笑点头“好的,下次,我随身带个电铃,要放噱头了,就按一下,大家就有准备了。你们讲阿好?但是呢,师傅教的放噱头要讲究冷不丁一下,要像夏天打雷那样既突然又猛烈,这样的噱头才是好噱头。先生的,这个有句古话,怎么来着?“着以手支额作苦苦思索装。
    旁边的的何若曦也好奇的瞪着大眼睛看他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
    “对了”钱鼎章一拍大腿,“哎呦”随即又作出一幅痛苦的表情来“子临台经验不不足,下手没轻重,刚才一记下去力道太大,回去要出乌青块的”
    台下一阵哄笑,听客们发现这家伙年纪不大,在台上的表现倒是一点都不怯场,插科打诨引得众人连连大笑。乡间日子清苦无聊,唯一的乐趣就是每日听书,一方面是听听故事情节,更主要的还是找由头好好大笑一番放松精神。
    今天钱鼎章在台上噱头一个连着一个,不少还是现场抓哏拿身边的何若曦开刷,又贴切又新鲜,听客自然是大感满意。于是又有人起哄“关子不要卖哉,这个老古话是什么,快点出来,否则,哼哼。。。”
    “想起来哉,古人,这叫迅雷不及掩耳”
    听客们一听,这个中规中矩,完全不好笑嘛。但碍于颜面也只能轻轻“哈哈”“”嘻嘻“几声,其间的勉强之意连何若曦都听得出来,不由担忧的看了钱鼎章一眼。前面铺垫足够,到最后翻包袱的时候,抖出的底不响,是行业大忌,一次还好,如果两着两次都这样,今天这书就别了,因为听众的期待感都被打消了。钱鼎章却是不慌不忙又吐出四个字来“盗铃之势”
    台下听客瞬间一愣,这叫什么词儿?虽然从未听到过这种法,但好像还挺顺嘴的。
    “迅雷不急眼盗铃之势。。。”
    “迅雷不急眼盗铃之势。。。”场下纷纷响起了听客们纳闷的复述声。
    钱鼎章在台上又显出一番洋洋得意状态“各位,子的学问还可以吧,要是放到前清考个秀才那是稳稳当当”
    “哈哈哈哈哈”这下听客们才算回过味来,几个老秀才,郎中或者念过书的当即笑的前仰后合,上午给钱逊之看病的王老郎中更是笑的口中茶水喷出,山羊胡子一撅一撅的到“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哪能被你想出来的,简直闻所未闻”,这一话又被呛得咳嗽起来,旁边有人赶紧上去敲背顺气,一阵忙乱。
    “怎么被我想出来的?我还想中秋节刚过我给各位拜个晚年,刚打开电梯的朋友们我们再把比分播报一遍,谁踢了马明宇的后腿,就怕你们听不懂”暗中感谢了一番韩乔生老师后,钱鼎章的手又在弦索上略略拨动,叮咚几声将大家的注意又拉回到他身上。
    ”要么我再来一段《祝枝山大话》吧”
    按照弹词演出的一般规矩,开场开篇只唱一首随即进入正式的书阶段。开篇的作用类似单口相声或者北方评书中的定场诗,目的是提醒听众马上就要正式开演,让大家有时间将嘴边的话赶紧完或者挂起。类似连唱两段的颇为少见,一种是大角演员,比如蒋月泉公认的开篇之王,听客就是愿意听他唱。还有就是钱鼎章眼下的情况,噱弹唱,排在首位,不但表明“”在整场演出中的重要性,也暗示“”的难度是最大的,不单要技艺纯属,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台下观众产生互动,这才是好的“”,而要做到这点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往往是在各大码头漂上数载才能略有心得。
    眼下钱鼎章就是靠着弹唱来拖延时间,尽量增加观众对他的好感,几个老听客对此也心知肚明,见这子噱头十足兼之唱腔也确实有绕梁三日之感,故而也没有嫌烦,反而是在高声叫好“那就再来一支!”
    有了之前良好的互动作垫底,一直有些惴惴不安的何若曦也放松起来,一手琵琶弹得行云流水珠玉之声宛然,到低是经过露醉仙这种大家的调教,何若曦深谙做下手的规矩,曲调过门中规中矩全然以钱鼎章手中的三弦为马首,亦步亦趋,毫无卖弄技巧喧宾夺主之意,只是在弹奏几个过门时稍稍加入若干花活,端的是烘云托月。
    一曲唱必,二人对视一眼都流露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惺惺之感,台下听客也是听的如痴如醉,见曲毕,个个死命鼓掌。何若曦见此,便站起身来对台下一躬“下面就请听钱先生的《三笑·追舟》,女子暂且告辞,我们等会儿会”言毕抱着琵琶婷婷袅袅走下舞台,穿过观众席自出门而去。
    钱鼎章目送她离去,当下抖擞精神开始入书,这回书也是以唱为主,兼顾噱,正好符合他眼下的长处,又因为之前两只开篇圈住了全场听客的心,故而一路下来顺畅无比。钱鼎章心中估计,再唱一段后即可“回”,就是中场休息。
    一档弹词要唱2个时,其间会有一次15分钟的中场休息,行内谓之“回”,毕竟书先生也不是铁打的,连唱两时很容易造成倒嗓等情况的发生,且弹词有弹词的规矩书案上不能放茶水饮料,哪怕书先生讲的口干舌燥也不能在台上喝水,要么登台前灌饱,但也没人习惯晃荡着一肚子水上台,所以这一刻钟的休息时间对书者是难得的修整就会,个把有烟瘾的还能乘机烧个烟泡。不像京剧有饮场的规矩,名角唱的口干了,一挥手就有跟包的拿着茶壶上台伺候一口,然后接着唱,这点让弹词艺人艳慕不已。而听客可以借此上个厕所,外出走两步活动一下筋骨。
    就在此时,听到台下传来一声暴喝“唱的什么垃圾,绞手巾,绞手巾”,钱鼎章还没看清是谁在发话就听到“嗖”一声,一个物件夹着风声被掷了上来,赶紧扭头避过,那物打到他身后的木板发出“啪嗒”一声掉在地,原来是个核桃。接着又避开飞上来的苹果核和吃了一半的桔子。
    钱鼎章知道绞手巾是行话,书先生一回书完,书场堂倌就要送上一条热毛巾,让先生舒舒服服擦把脸,然后才施施然下台走人。书到一半时候,听客这么喊就是在轰人下台了。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7/7734/41414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