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江南风光

推荐阅读:末世魔神游戏极品透视美食诱获随身副本闯仙界随身带着未来空间神皇魔帝霸天雷神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九棺钻石王牌之投手归来

    第200章江南风光第200章江南风光(1/2)
    从京州出城之后,大军水陆并进,顺着长江向东而行,过了镇江府、常州府,只要四五天的时间,就进入了环太湖圈的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也就是俗称的苏松嘉湖江南重赋区。
    与此同时,秦渊又让李银环派遣心腹,分兵成了六路,而这这六路如同滔滔大江般的兵马行列里,还会随着由东转南的推进,在每个县、镇、乡中,分成更小的一股股支流。
    如果从天空中看去,便真的好似一条由人组成的流动江河一般,深入到苏松嘉湖诸府这个庞然大物的每一处毛细血管里。
    纵使秦渊两世为人,对于此刻的江南地区,仍是异常陌生。
    他在北方待了一年多,倒是从来没南下瞧过。
    同样的秋天,不同于塞北的黄沙漫天、北平的枫林尽染,江南的秋意绵延而又柔美,空气中夹杂着淡雅的桂花香,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之间。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松江府的土路上,看着路边水田里哞哞叫的水牛,赤着脚在做最后努力的农人,以及蹦来跳去的孩童,和操着吴侬软语的女人们。
    秦渊牵着马匹的缰绳叹了口气道:“江南风暖,熏得久了确实消磨锐气。”
    跟他前世一模一样,闷热得让人不想干事情。
    “阁下可是江北来的?”
    秦渊的声音没有刻意压低,被道左同向而来的几名士子听了个正着。
    几名士子的打扮都是书院学子的装束,虽然都稍显穿戴朴素,但举止神态之中却透着一股读书人才有的傲气。
    秦渊眼神示意了下护卫们不要紧张,索性停下马来。
    当先骑着驴走在前头的那名年轻士子也止住了驴,拱手后,语气颇带质疑地问道:
    “既然阁下到江南,想必已经领略过江南的风土人情了吧,江南风物便是如此‘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化用词句来意有所指,可不是什么知礼人该有的举止。”
    另外几个学子亦是叽叽喳喳如同小喜鹊般说了起来。
    倒也没有什么诸如乡下人之类难听的话,他们有些偏软的口音也听不出愤怒的意思,只是引经据典地阴阳怪气罢了。
    大约是自知讨论到没什么可说的了,终于有个士子开口问道。
    “可否请教阁下高姓大名?”
    旁边另外一名青年士子则接话道:“阁下若是知晓江南风物人情,定不会像现在这般感慨!我等读书人读圣贤书本来就是要诚心正意,怎能随意偏颇指摘?”
    秦渊眉头微微一皱。
    慕容嫣然赶紧站到前面,笑呵呵地打起圆场道:“我们初次来到江南游玩,对贵地不甚熟悉,冒犯之处,还望见谅。”
    慕容嫣然倒不怕这几个江南士子,但是她担心这几个年轻地读书人坏了他们的大事,暴露了他们的身份,因而打了个圆场。
    慕容嫣然说着话,伸出右手向侧一展,做了一个“请”的姿势,示意这几位年轻士子继续前进,路上相逢便当偶遇了,一笔带过就好。
    听到慕容嫣然的江西口音,人长得又漂亮,待人接物又彬彬有礼,那几名士子脸色稍霁。
    江西也是文华之地,想来是从江西来江南游览的读书人。
    于是便点了点头,不再计较,想要继续往前行去。
    两拨人擦肩而过。
    待学子们消失在视线尽头。
    李德謇才恨恨道:“好张狂的读书人呐!”
    “若非微服私访,恐怕还见不到他们这般骄横跋扈的样子。”
    秦渊慢悠悠地骑着马,“大周的每次科考,七成的人都是江南人,他们怎能不得意呢?”
    李德謇瘪瘪嘴,不屑地说道:“人多有什么用?九姓世家,无一家身在江南。”
    “朝堂上三品以上的官员,出身江南的寥寥无几。”
    “在军中任职的更是几无一人。”
    “光会考试有什么用呢,治理国家,保家卫国靠的终究不是一张嘴,一支笔。”
    秦渊一行人并不着急,沿途一直观察着江南的风土人情。
    “这些农人耕地,为何不用水牛?”
    第200章江南风光第200章江南风光(2/2)
    秦渊又一次停下了马匹,指着不远处梯田上劳作的农人,向身边众人提问道。
    只见身上裹着一层泥,看起来膘肥体壮的青色水牛,正懒散地卧在田垄边晒太阳。
    而农人们却全家老少齐上阵,都高高地弯起腰,躬起脊背,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于齐膝深的水田里劳作着。
    那青牛悠闲地“哞”了一声,就仿佛它才是大爷一般。
    李德謇和李银环自然搞不明白。
    就连慕容嫣然也一时语塞。
    “慕容大人,你竟然不知道?”秦渊有些奇怪,“是不是他们家的牛病了呢?”
    “秦大人,江西多山地,因此多梯田,跟江南苏松嘉湖这种大片的平整水田还不太一样的。”
    慕容嫣然想了个理由找补下。
    随后她在秦渊的目视下,揣了点铜钱,步行前往水田里问话。
    秦渊看着慕容嫣然撩起长裙下摆,顺着垄头,靴子一脚深一脚浅地避开农作物,沿着田埂走了进去。
    慕容嫣然跟农人交谈了片刻,便复又沿着田埂原路走了回来。
    顾不得脚上的泥泞,对秦渊解释道:“不是他们不想用水牛,也不是水牛病了,而是这里面的庄稼委实长得深浅不一,靠牛弄得粗疏,就得人一个个地去弄。”
    秦渊点了点头,笑道:“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一定要亲眼瞧瞧了吧?”
    慕容嫣然等人一脸凝重的点点头。
    很多东西,亲眼瞧见的,和书中所写,确实不一样。
    若是一味按照脑中臆想的施政,确实容易出纰漏。
    慕容嫣然正打算骑上马继续前行,秦渊却忽然问道。
    “他们这里的赋税,实际缴纳的是多少?”
    慕容嫣然一直是燕姣然的小秘书,对于这道题目了如指掌。
    当即得意地说道:“如今沿用的还是开元二十一年太祖高皇帝的诏令,大周的平均水平是每亩地半斗米,松江府大约是三斗米。”
    开元二十六年统计,江南八府(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应天、嘉兴、湖州、杭州,即今天的苏南和浙北)征收米麦合计六百八十六万石,占全国总税粮的百分之二十。
    各府中又以苏州为最,苏州一府交纳的税粮将近全国的十分之一。
    对江南产粮区的高税制,既有皇权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财政需求。
    但无论如何,这个理论数值,都还是地主和农民能负担的。
    “他们跟你说的,也是三斗米?”
    慕容嫣然点了点头。
    秦渊微微一笑:“听闻慕容大人精通算学,接下来不如结合眼前的所见所闻,算算税负加多少合适。”
    说罢,又策马继续前行。
    而这次,大约也就走了两里地,秦渊又停了下来。
    “那是什么?”
    远处为水田引水灌溉的水渠上,漂浮着一个木盆,木盆里似乎还有什么东西。
    “莫不是谁家浣纱女的盆不甚飘走了?”慕容嫣然揣测道。
    “不是。”
    李德謇眯着眼睛盯了一下,肯定地说道:“里面裹着一个婴儿。”
    “去捞上来。”秦渊干脆说道。
    李德謇点点头,用鞭子抽打胯下的战车,待到水渠边都不待停稳便漂亮地飞身下马。
    继而三步并作两步跳上水渠边缘,长臂轻轻一捞,便把那顺着水渠缓缓飘下的木盆拽了过来。
    待李德謇捧着木盆回来时,秦渊等人方才看见,是个顶可爱的小女娃。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7/7283/37350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