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小说 - 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平台 > 军史小说 > 与南宋同行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济济一堂的人才……

第二百五十一章 济济一堂的人才……

推荐阅读:史上最牛召唤我的训练家模拟器田园医女之傲娇萌夫惹不得房霸全球公敌甜蜜试婚:容少,强势宠妻都市极品大亨以舞入仙异界之古怪修真者网游之清道夫

    当年和大辽打了很多年后,最终两国皇帝都御驾亲征在澶州大干一场,就有了和解的“澶渊之盟”。
    这个合约很有意思,大宋赢了面子,“宋帝称兄,辽帝称弟”;大辽赢了里子,“钱”。
    之后,百年间双方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事了,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大宋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就像“澶渊之盟”中所,“两国对天盟誓,永结和好”!
    当然,这没有影响大宋的实用主义,当金人崛起的时候,大宋上上下下干净利地出卖了大辽。
    当然,大宋也没有得好,大宋南下之后,他们主动和金国签订了条约,向金称臣,纳贡。
    毫无疑问,这远比“宋帝称兄,辽帝称弟”的“澶渊之盟”惨一百倍啊!
    每一个有抱负的大宋人只要想起了靖康之耻,无不顿足捶胸------真是莫大的耻辱啊-------
    但是不管怎样,这又一次的契约代替了战争,又是几十年的和平让大宋慢慢恢复了,直到等来了鞑靼人与金人的战争。
    聪明机智的大宋再次看准机会,和鞑靼人形成联盟,联鞑靼人灭金。
    金国使者就像百年前的大辽使者一样,又一次问道,我们都和好几十年了,又没违约,你们打我们干什么?
    大宋再次理直气壮地,当初签订议和只是为了韬光养晦……
    这不是在复制黏贴,而是历史就是这样重复重复再重复……联鞑靼人灭金,鞑靼人负责打,大宋负责后勤。
    盟约规定,灭金之后,鞑靼人要将金的领土划一半给大宋,大宋按以前给金纳贡的方式给鞑靼人纳贡……以后,双方成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互不侵犯。
    结果呢,一场端平之战又让鞑靼人有了认为大宋违备契约的借口。
    当然,这一次还真是各自都认为是自己有理的事情,只能大宋有违约之嫌。
    但是,贾平章与流求军队从一开始好的联盟,到最后把流求军队丢到沟里,让他们顶到了战场的前沿------这可是公开的违约啊。
    尽管大宋的上上下下都认为贾平章妙计安大宋,成功甩锅给流求岛------但是,总有李庭芝这样的人心里有点嘀咕,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头啊。
    好在流求军队出人意料地顶住了鞑靼强盗们的疯狂攻击,但是由于他们失去了大宋的侧面助攻------这才有了眼下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好像流求岛上的那帮子人并没有太责怪大宋的失信,要不然,他们愤而回兵流求岛还真是天大的麻烦呢。
    李庭芝越看流求岛出的书籍,越感觉那里是一个极端强调契约精神的地方------甚至把这个都写到了他们的《大宪章》里了。
    自由,契约------这是他们排在最前的所谓精神。
    担任了同知枢密院事之后的李庭芝,一直在心里想,若是再一次与联邦帝国联盟后,我大宋还会不会做出违约之事?
    《流求时报》上所痛恨的实用主义-------是不是在暗示我大宋的行事方式??
    君子到底应该是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还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人哉”?
    亦或是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所以,同知枢密院事李庭芝真的感觉要与贾平章好好探讨一下了。
    李庭芝接过了贾平章转移的话题,:“南开地区又发现了大金矿,那也许是民间的传言……《流求时报》上未见到报道,想必可信度不大……流求岛上的那个自封为国王的张大商人可是一个讲究契约精神的人……”
    贾平章微笑了,他捋着稀疏的一字胡,:“契约精神?呵呵……君子固求信,但是要会顺势而为啊……时势不同,所为不同,惟义也。”
    陆秀夫皱了皱眉,:“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岂能因时势而变?”
    廖莹中摇了摇头,:“君子必有固守之信……无论山崩地裂还是海枯石烂……”
    贾平章简直想笑了,他们真的不过是文人啊……若是让他们来主持国家大事,那才会搞乱一切。
    固守?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此迂腐行事如何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局面?
    所以啊……大宋是需要我这样的人来操持才行。
    贾平章心情愉悦极了,:“来,来,摆下酒宴,老夫忽然想痛饮几杯。”
    同知枢密院事李庭芝也随言附和了几句,他心里明白了,就算与联邦帝国再一次联盟……如果有需要,贾平章还会再次“出卖”他们……因为“义”永远在我们这里。
    他不动声色地同大家饮酒……但是心里开始想自己如何利用自己的权力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刚刚酒过三巡……结果有人来报,中书侍郎陈谊中求见!
    贾平章大喜,他心里设定的接班人来了。
    贾平章是当然的宰相,他的副手则为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一般最少设一员,最多设四员。
    元丰改制后,以门下、中书二侍郎和尚书左右丞为副宰相,就是设四员的例子。
    通常则在二三员之间,直到现在,三员已经成为定制。
    这一方面是帮助宰相分担重任……当然,另一方面也对宰相是个牵制。
    贾平章马下命人撤席,重新摆上酒宴,又命乐师女伎出来奏乐舞蹈来助酒性。
    中书侍郎陈谊中可不是凤凰男法可那样的人,他在席间轻松自然地与每个在座的人都唱了个喏,不分官职与地位,顿时让大家对他有了好感。
    贾平章笑呵呵地看着中书侍郎陈谊中在酒席上的表演,心里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把这个年轻才俊安置为分治省事,让他专门负责去沟通与协调大宋与诸蕃国的关系。
    三位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二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前者称为“通治省事”,后者称为“分治省事”,这个本来以前者方式居多。
    贾平章很欣赏那个张大商人弄出的什么外交大臣的官制,也对那个设在新汴京城里的所谓的联邦帝国的大使馆感到方便。
    如果要与联邦帝国联系,一般的事情,知会那个大使馆便可以了……只有重要的事情,他才会用写密信派人专送的方式。
    他的主要心思是让中书侍郎陈谊中多多与联邦帝国的张安国国王联系,以便让他继承自己与流求岛的友谊。
    贾平章要开始利用流求岛的军事力量了……他本想自己操作,但是可惜自己的身体开始吃不住。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6/6923/37593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