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义浆仁粟++

推荐阅读:人在游戏王,超融合观众也融阎王下山公路求生榜一说她要走到公路尽头同学你锦鲤啊,一等功追着跑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野夫提刀录历史病了绝色生骄春色满棠九姑娘她一身反骨人还狂

    我同情起眼前这个男孩,于是开始和张边检测、边聊天。原来,张是大川凉山彝族人,还有一个比自己三岁的弟弟,他们妈妈在张弟弟六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穷,跟村子里的人外出打工后,再没有回来。是爸爸把他们拉扯大的,爸爸没有文化,先前靠种地谋生,可是,沉重的学费种地是赚不到的。爸爸在五年前就来华南市建筑工地打工,维系他们的学费和爷爷奶奶的生活。不久前,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他们在今年过完年后(与我们不同,每年的农历十月左右是彝族的“新年”)迁来华南市借读,在蓝天白云区新市镇的打工者子弟学校读书,我知道那是个典型窝棚学校,刚不久前因为台风导致的房屋多米诺倾覆而荣登华南市日报头版头条而为人熟知的新名词。华南市目前有过百万适龄的流动儿童,但由于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和价钱昂贵,难以满足农民工子弟的求学需求,一些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便出现了众多收费低廉,办学条件差的“窝棚学校”。 这些学校在外来工子女教育方面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因其管理水平和办学条件制约,在运作中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天,因为张爸爸在工地严重摔伤,不能干活,需要休息一个月左右,张爸爸的收入是按天算的,不包吃,每天四十元,不干活就没有收入,全家人就要挨饿,所以张就逃学在替爸爸工作。由于工地经常变动,张和弟弟年龄都还,学校又不让寄宿,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单间住。平时,张爸爸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包好粽子、煮好茶叶鸡蛋,拿到学校门口去卖,然后八点学校上课了,人也稀少了,就赶公交去工地工作,正好赶上九点半开工。从批发市场批发来的生鸡蛋,一个五毛,卖出去是一块五毛钱两个,差不多卖四个能挣一元钱,加上工地上的收入,每个月挣不超过二千元。而有几笔钱又是月月都省不了的:房租每月近二百元,水电费每月二十元,三口人吃饭得要三十元,爸爸每天一包两元钱的井冈山烟,最大的开支是他们两个的学费。一个孩子一学期要一千三百元,两个孩子一年算下来要将近六千元。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31/31840/179851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