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章 布施回向一切智

推荐阅读:御天武帝恶汉家的小娇妻快穿之蝴蝶效应重生之撩你赖你爱定你。克斯玛帝国享受治愈在二次元天逆绝品败家系统和武力值最高的人做朋友头号宠婚:霸道权少吻上瘾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
    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是无量无边,在凡夫,意是第六意识,成佛了也用意,不过意识这么一转,转凡夫的妄念为菩提。
    根据唯识,意在凡夫是分别心,转识成智之后,第六意识就转成妙观察智。
    无尽意菩萨报告的内容是六度,就是大乘修行的六个次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梵文叫六波罗蜜。
    波罗蜜的原义就是由这里到那里,人如何超脱人世的苦海,到达清凉自在的那一边。
    中文翻译是翻义,就用了一个字:度。佛教常要度人,如何叫度?就是使人能够解脱,能够大彻大悟才叫度,不是叫人信佛就算度了。
    根据教理,六度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修福德资粮;般若是修智慧资粮。福德和智慧圆满了,就可以成佛。这是从修行次第(就是层次)而的,是渐修。
    《维摩诘经》上所讲的六度,不是讲渐修的次序,是讲顿悟的。
    顿悟什么呢?一乘道。没有差别的。换句话,六度所有的修持,乃至乘大乘所有的修持,就是为了一件事,为了得一切智而成佛。
    不过要注意,一切智是教理的名称,或者称为根本智,是见到本性,也是禅宗所的开悟,明心见性。
    无尽意菩萨怎么讲六度呢?他先用第一条举例,修布施就是为了回向一切智。普通把布施和回向一切智分成两边,事实上布施这个行为的自性,就是回向一切智。《维摩诘经》这里所讲的,是对形而上道第一义而讲,不是第二义的境界。
    教理上讲布施有外布施、内布施、无畏布施三种,我在前面都介绍过了。布施的时候要“三轮体空”,施者、受者、施事都空了,做了就放下。这就是学佛人的正修行,不是只有打坐才算修行,你下座穿鞋子时,让一步路给人家先走都是布施。
    中原文化也讲“施恩不望报”,给人家好处不希望人家回报。但是反过来是要“受惠不忘德”,那怕受了人家一点点帮助,永远不要忘记。
    所以佛教传入中国,很快就被接受,因为它同我们本位文化完全一样。
    有位读书人,在一次赴考中,考官出了个题目:“一人二心,有心无心”。这位考生的答案可以代表了中原文化的精神。
    这位考生的答案就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所以,中原人做好事叫积阴德,做了不的叫阴德。无犯意而作错了事,可能良心上过不去,但是不用处罚。
    布施的道理,就是为善不求人知,这是学佛的人应该有的心理。
    布施就是舍,是学佛的第一步,因此学佛的人要万缘放下,名利一切都放下。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31/31161/177077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