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二十八品
推荐阅读:人在游戏王,超融合观众也融、阎王下山、公路求生榜一说她要走到公路尽头、同学你锦鲤啊,一等功追着跑、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野夫提刀录、历史病了、绝色生骄、春色满棠、九姑娘她一身反骨人还狂、
同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及诸尘劳,等无有异。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须菩提,不跳出苦海,在人世间的八种苦难中安然自在,而苦难妨碍不了你。因为你自己已经证悟了,已不用待在清净法中!
须菩提,你虽然已经得了无诤三昧,不辨是非了,可是你须要知道,一切众生本自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用觉得你自己了不起!而且,有时布施你的人,非但不能得到福德,因为他们是用功利思想供养佛法僧。如果你自己以为了不起,值得人家来供养,那就与世间一切尘劳中人,没有两样。
你有资粮对于一切众生生怨心,有资格出来谤佛,骂法,骂一切圣贤吗?你有这个资粮,也不会要求自我涅盘了。你真的能参透到这些正反不二的道理,才真得了无诤三昧,才有资格拿走这一钵饭去吃。
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须菩提给维摩居士骂得不知所以,不敢拿钵,正要转身就走时,被维摩居士叫住,你不要惧怕,把钵拿去吃饭吧!
我言:不也。
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不离是相。至于智者,不着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维摩诘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问疾。维摩居士对须菩提,假使我这样责难一个如来化身的来人,化身会怕吗?须菩提,不会。
维摩居士,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你也用不着怕!你不懂我讲的这一番话,相都是空的。大智能成就的人,不对文字语言着相,自然不会怕文字语言。
文字语言只不过表达佛法,你真懂了佛法,就不用文字语言了。
维摩居士对须菩提法的时候,有二百天人彻悟佛法,得法眼净。所以须菩提也不敢去探维摩居士的痛。
让他们去受维摩居士的教化。在和维摩居士这次法的时候,他们已经大彻大悟。这正要请大家注意。
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富楼不敢去探维摩居士的病。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法。富楼原来修习乘声闻法的,而且差不多已经是个领袖人物了。新学出家的比丘,很多都受他的教育,比方是大学一年级必修科目的讲师。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法,无以秽食置于宝器。我们出家的,都想自度度人,如果你自己还没有证得菩提,拿什么来度人?度人要讲师道。
韩愈写的一篇〈师〉,并不算是师道,讲中国文化的师道要看《礼记》中的〈学记〉。师道分两种,第一是人师,以道德品性为人表率:第二是经师,讲学理的,讲四书五经传达学问。做经师容易,能做经师又兼人师的,历代以来就非常少了。有人送一对瓶子给我,刻上“经师人师”四个字,我都不敢当,恭维太过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师人师”,与印度文化中的“人天之师”的境界差不多,要这样的人,才可以教化服人,才可以度人。
在密宗得了金刚阿阇梨戒的人能法,起码要有他心通与宿命通的本事;用现在的观念,是要了解听法众人的心理、程度、性向,才能知道用哪一种教育方法比较恰当,才能够因材施教。
以印度当时人口比例来看,可是声势浩大。但由他亲自剃度的弟子不多,多数是由弟子代他剃度的。有两个比丘是目犍连的弟子,一个修的是数息观,另一个修白骨观,目犍连问舍利弗,为什么两比丘修法总是不能进步。
舍利弗问清楚这两个比丘没出家之前的职业,一个是银匠,修白骨观,另一个是漂布的,修数息观。舍利弗就要他二人调转过来,因为漂布的习惯看着白布在水里,修白骨观就容易;而银匠习惯作细致的活儿,修数息观更适合。换过方法之后,这两个比丘修了三天就得阿罗汉果。舍利弗就是能够“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法”,能够观察学生的根基而施教。
富楼那当时正在为新学比丘法,注意这里是用法而不是讲经。后人根据这些记录册讲学才叫讲经。但禅宗丛林制度下只有法堂,没有讲经堂,因为大和尚就代表了现身佛,而且大和尚法时是不带书本的。
富楼那法时被维摩居士呵斥,因为富楼那没有观察新学比丘们的心理就法。像是把又脏又烂的食物放进宝贵的器皿中,简直是糟踢人家。
「维摩居士骂富楼那不了解比丘心中所想的,不要把玻璃混作水晶。因为你不知道众生的因果人家是大乘根器,你教些乘法;人家身上本来没有疮的,你不要去挖他的肉。
禅宗有位祖师开悟之后:“我眼本明,因师故瞎”,骂他从前的老师指导无方,把他本来清明的法眼给弄瞎了。
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无论世间法或佛法都一样,我们大家要警惕。
欲行大道,莫示径,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对于要走大路的人,不要指引他走径,牛踏过的蹄印是容不下大海的,不要把太阳光和萤火虫相比。这段话是强调要先认识学生的根器,对乘根器的人无法勉强教以大乘法,会害了他,反之亦然。所以你看《法华经》的时候,有五千位追随佛很久的比丘,认为佛错了,竟然当场退席,走了。这就是告诉我们教育之难,众生根器不同,程度不同是很大的问题。
维摩居士告诉富楼那,在场的这一位新学比丘过去生是修大乘道的。因为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中间转生几次把大乘道给忘了,但是那大乘道的天性还在,怎么能用乘道来教他?乘根器的人像是盲人,不能看清楚众生的根性。
维摩居士就以身教示范,他当时进入定境,引起了那位新学比丘的宿命通,明白自己过去多生累世走的是大乘路线,亲近供养过五百尊佛,所发的大乘愿也都回向众生。这比丘为此当场开悟,明心见性。
当时在场的新学比丘,就同维摩居士顶礼。注意!根据乘比丘戒,比丘是不可以对居士顶礼的。但是大乘比丘戒就没有这样的禁例,对善知识顶礼并不分出家在家的。
因为维摩居士的法,使得这些比丘进入了大乘菩萨不退转地的果位。富楼那因此非常惭愧,简直无地自容,所以现在也不敢去探视维摩居士。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须菩提,不跳出苦海,在人世间的八种苦难中安然自在,而苦难妨碍不了你。因为你自己已经证悟了,已不用待在清净法中!
须菩提,你虽然已经得了无诤三昧,不辨是非了,可是你须要知道,一切众生本自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用觉得你自己了不起!而且,有时布施你的人,非但不能得到福德,因为他们是用功利思想供养佛法僧。如果你自己以为了不起,值得人家来供养,那就与世间一切尘劳中人,没有两样。
你有资粮对于一切众生生怨心,有资格出来谤佛,骂法,骂一切圣贤吗?你有这个资粮,也不会要求自我涅盘了。你真的能参透到这些正反不二的道理,才真得了无诤三昧,才有资格拿走这一钵饭去吃。
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须菩提给维摩居士骂得不知所以,不敢拿钵,正要转身就走时,被维摩居士叫住,你不要惧怕,把钵拿去吃饭吧!
我言:不也。
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不离是相。至于智者,不着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维摩诘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问疾。维摩居士对须菩提,假使我这样责难一个如来化身的来人,化身会怕吗?须菩提,不会。
维摩居士,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你也用不着怕!你不懂我讲的这一番话,相都是空的。大智能成就的人,不对文字语言着相,自然不会怕文字语言。
文字语言只不过表达佛法,你真懂了佛法,就不用文字语言了。
维摩居士对须菩提法的时候,有二百天人彻悟佛法,得法眼净。所以须菩提也不敢去探维摩居士的痛。
让他们去受维摩居士的教化。在和维摩居士这次法的时候,他们已经大彻大悟。这正要请大家注意。
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富楼不敢去探维摩居士的病。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法。富楼原来修习乘声闻法的,而且差不多已经是个领袖人物了。新学出家的比丘,很多都受他的教育,比方是大学一年级必修科目的讲师。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法,无以秽食置于宝器。我们出家的,都想自度度人,如果你自己还没有证得菩提,拿什么来度人?度人要讲师道。
韩愈写的一篇〈师〉,并不算是师道,讲中国文化的师道要看《礼记》中的〈学记〉。师道分两种,第一是人师,以道德品性为人表率:第二是经师,讲学理的,讲四书五经传达学问。做经师容易,能做经师又兼人师的,历代以来就非常少了。有人送一对瓶子给我,刻上“经师人师”四个字,我都不敢当,恭维太过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师人师”,与印度文化中的“人天之师”的境界差不多,要这样的人,才可以教化服人,才可以度人。
在密宗得了金刚阿阇梨戒的人能法,起码要有他心通与宿命通的本事;用现在的观念,是要了解听法众人的心理、程度、性向,才能知道用哪一种教育方法比较恰当,才能够因材施教。
以印度当时人口比例来看,可是声势浩大。但由他亲自剃度的弟子不多,多数是由弟子代他剃度的。有两个比丘是目犍连的弟子,一个修的是数息观,另一个修白骨观,目犍连问舍利弗,为什么两比丘修法总是不能进步。
舍利弗问清楚这两个比丘没出家之前的职业,一个是银匠,修白骨观,另一个是漂布的,修数息观。舍利弗就要他二人调转过来,因为漂布的习惯看着白布在水里,修白骨观就容易;而银匠习惯作细致的活儿,修数息观更适合。换过方法之后,这两个比丘修了三天就得阿罗汉果。舍利弗就是能够“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法”,能够观察学生的根基而施教。
富楼那当时正在为新学比丘法,注意这里是用法而不是讲经。后人根据这些记录册讲学才叫讲经。但禅宗丛林制度下只有法堂,没有讲经堂,因为大和尚就代表了现身佛,而且大和尚法时是不带书本的。
富楼那法时被维摩居士呵斥,因为富楼那没有观察新学比丘们的心理就法。像是把又脏又烂的食物放进宝贵的器皿中,简直是糟踢人家。
「维摩居士骂富楼那不了解比丘心中所想的,不要把玻璃混作水晶。因为你不知道众生的因果人家是大乘根器,你教些乘法;人家身上本来没有疮的,你不要去挖他的肉。
禅宗有位祖师开悟之后:“我眼本明,因师故瞎”,骂他从前的老师指导无方,把他本来清明的法眼给弄瞎了。
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无论世间法或佛法都一样,我们大家要警惕。
欲行大道,莫示径,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对于要走大路的人,不要指引他走径,牛踏过的蹄印是容不下大海的,不要把太阳光和萤火虫相比。这段话是强调要先认识学生的根器,对乘根器的人无法勉强教以大乘法,会害了他,反之亦然。所以你看《法华经》的时候,有五千位追随佛很久的比丘,认为佛错了,竟然当场退席,走了。这就是告诉我们教育之难,众生根器不同,程度不同是很大的问题。
维摩居士告诉富楼那,在场的这一位新学比丘过去生是修大乘道的。因为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中间转生几次把大乘道给忘了,但是那大乘道的天性还在,怎么能用乘道来教他?乘根器的人像是盲人,不能看清楚众生的根性。
维摩居士就以身教示范,他当时进入定境,引起了那位新学比丘的宿命通,明白自己过去多生累世走的是大乘路线,亲近供养过五百尊佛,所发的大乘愿也都回向众生。这比丘为此当场开悟,明心见性。
当时在场的新学比丘,就同维摩居士顶礼。注意!根据乘比丘戒,比丘是不可以对居士顶礼的。但是大乘比丘戒就没有这样的禁例,对善知识顶礼并不分出家在家的。
因为维摩居士的法,使得这些比丘进入了大乘菩萨不退转地的果位。富楼那因此非常惭愧,简直无地自容,所以现在也不敢去探视维摩居士。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31/31161/177076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