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监察御史

推荐阅读:客栈武林末世正能量魔改大唐纵横诸天的武者DC家的骑士我就是能进球合租医仙我的冰山美女老婆至尊重生万界无敌

    闹了一天,元植知道回军营一事无法改变,便开始灰头土脸的绝食,婢女把吃食送进屋去,他一点不动。
    李明珠心痛儿子,几次想过去看看,都被洛泱劝住了。
    珍王府这边过了二七,子嗣夜间不再守灵,只安排仆婢轮值,苏家几兄弟也闲了下来。
    转眼就到了正旦节前最后一个上朝日。
    按照惯例,正月初一正旦节前三日、后三日,休朝共七日,这是给附近要回京过年的大臣赶路,三日赶不到的,也就别回了。
    正月初五准时上朝,虽然也不谈什么正事,君臣互相拜年,圣上心情好还要吃吃饭,赏赐些年礼,所以初五开朝没人会不到。
    苏元桢今日必须上朝,于公,他要谈边镇募兵,需要朝廷物资的事,于私,他要为元植辞掉金吾卫一职,回到苏家亲兵营。。
    元植在御前金吾卫时,品级属于高配,回营还得自请降级。
    五品是条分界线,元植才上去没多久又要下来,面子都丢光了,这也是他气急败坏的原因之一。
    “启禀圣上,吐蕃王死,
    数子夺权导致内乱,
    被他们占据的唐人边镇局势动荡,而吐蕃铁骑指挥失灵,
    正是我们收回领地的好时机。但我们一个边镇三五千人,只能驻守,难以主动出击。
    末将请赐米黍、布帛若干,用于边镇募兵八千,
    再以临边三镇配合,
    以图收回渭、兰、会州一线。”
    苏元桢说完,年末述职完赖在京城过年的李德裕点头道:
    “不错,此三州旧唐人居多,只要做好策反,
    极易事半功倍。”
    “这么说,
    苏少将军开口就要八千人,实在太多了,陛下,依臣之见,
    每镇募兵两千,
    再从原有守军中抽调部分,组成三千轻骑,完全可以夺回旧城。”
    王守澄对苏元植恨之入骨,他又怎愿这个绊脚石苏家兵力壮大?
    李宗闵向来不主张朝廷用兵,
    他刚站出列,
    刑部侍郎李石抢先上前道:
    “启禀陛下,渭兰会三洲本就是大唐领土,
    被占数十年,
    那里的旧唐人被吐蕃奴役生不如死,若是陛下您能收复失地,那是比肩太宗皇帝的功业,
    朝廷应该大力。只给区区两千人,那不是让吐蕃笑我们大唐无人?”
    李宗闵清清嗓子正要说话,
    工部侍郎郑覃也出列道:
    “启禀陛下,
    朝廷只是边镇募兵,
    又未调一兵一卒,王大将军何必着急?工部倒是可以配备三千骑兵轻、重甲,
    以及五千步甲兵装备,陛下尽管做主。”
    “呃,
    陛下,
    臣有话说。”李宗闵终于抢到说话机会:
    “本朝连年天灾,
    南涝北旱不说,蝗灾也年年光顾。去年西京还遭受地震,房屋倒塌数十间。这赈灾的粮食都顾不上,我朝实在没有余粮去打仗啊!”
    苏元桢冷冷一笑,上前驳道:
    “我们不主动进攻,等来的只有吐蕃因战乱无粮可吃,必会发动对我朝边镇的进攻。前耻未雪,
    后辱又至,陛下是明君,
    岂会看子民受耻辱,国土遭践踏!”
    牛增儒忙笑着打圆场道:
    “今日是休朝前最后一日,有什么事可以年后再议,
    打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边镇现在也没受到攻击嘛!让圣上好好过个年不好吗?”
    “你以为今日陛下同意募兵,明日就有成千上万新兵报到吗?新兵入军营,
    不用操练就能上战场吗?若不是西川的兵马顶着南诏,我愿借兵打吐蕃。
    牛增儒,收复失地是民心所向,更是圣上立威的好机会,你可不要做了圣上的绊脚石。”
    李德裕最看不起这些仗着科举爬上来的文人,尤其是还要与内侍勾结在一起,欺上瞒下,妄图一手遮天。
    大殿上的朝臣,本以为今日是来听圣上宣布休朝,看看有什么赏赐可领,然后早早散朝回家的。
    没想到苏元桢挑起来事端,居然出现了久违的牛李直面朝堂景象。
    不过,以前李德裕的人都被踢出京城了,他孤掌难鸣,应该翻不起波涛。可是……他好像并没处在下风,反而是李宗闵、牛增儒他们被呛了声。
    不应该啊。
    圣上倒没想那么多,因为他被“比肩太宗皇帝”的千秋功业给吸引住了,王守澄不,那他就尝试一下能不能赞同,他甚至觉得苏元桢真是大大的忠臣,竟然替他找了个立威的机会。
    再说,不就是几千个人的军饷问题?
    这我国库里也没有?
    他扫了一眼,裴煊不在。对了,他要在东都陪陈留大长公主过了年才回来。
    户部尚书刘麟心领神会:“启禀陛下,新增五千人的军饷还是可以的,并不影响其他春季军饷下发。”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朕批给你募兵五千,年后运抵你边镇。同时下旨相关边镇配合,务必收复渭兰会三州失地!”
    圣上高兴的拍了板。
    王守澄发言后,还有人敢出来唱反调,实属难得一见。连被自己扔到西川去的李德裕,看上去也是个jing神老头。
    他一高兴,又多问了一句:
    “诸位爱卿,此事还有什么要补充?”
    “启禀陛下,收复失地不同于防守战事,需要将士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有去无回的勇气。臣以为,应派出能够代表陛下的监察御史前往慰问前线将士,同时对失地旧唐人喊话,坚定他们回归大唐的决心。”检校右仆射令狐楚奏道。
    这事很重要,慰问是一个,最重要的是到城下对旧唐人喊话。
    身份不够不行,胆子不够也不行。毕竟是进入到吐蕃境内,危险是必然的。
    “诸位爱卿,那你们认为何人可替朕前往?”
    又不是什么好差事,要出国策反,简直就是脑袋挂在裤腰带上。
    大家左看看、右看看,今日诸亲王来得齐,什么茂王、婺王、潁王啥的都在,就是齐王李奏因主持丧事没来。
    令狐楚瞟了李德裕一眼,拱手道:
    “陛下,臣推荐齐王李奏担任督察御史,前往城下喊话策反。”
    这推荐赢得了包括潁王在内大臣们的一致赞同:
    “臣附议!”
    公事谈成了,元桢散朝后有找到圣上为元植请辞。
    这是小事,圣上甚至不记得元植长什么样子,当场就同意了。
    元桢松了口气,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府准备迎接新年。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wap.xbiquge,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清新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20/20663/121987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