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小说网,全网小说阅读网 > > 大周守藏史 > 152.第152章 御世扩民之天地(四千四)

152.第152章 御世扩民之天地(四千四)

推荐阅读:误入官场妖皇太子葬神空间官路鸿途网游之全职大骑士史上第一祖师爷大替身时代邪恶魔法高校侠剑守护校花武君录

    第152章 御世·扩民之天地(四千四)
    那女娲伏羲像已经飞纵入天,来到了彭蠡泽之上,高高遥遥,注视着五国,与五国国君对视。
    其手中的圆规与矩尺散发着豪光。
    五个国的君主只感身躯一坠,意识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彭蠡泽之上,相视而对,其身后则是各自的国土人民虚影。
    百越王先对女娲伏羲恭敬一礼,这才豪爽一笑,目光扫过每一位君主。
    邗国君对桐君一礼,桐君回礼。
    英方也紧忙加入。
    三人是周王朝之国,此时自然亲密。
    三人见礼后,桐君思索自己要在百越行刑典,这才又对百越王一礼。
    百越王目光微微一愣,却也想到了刑典,也潦草一礼。
    其余两国国君也依次见礼。
    毕竟,风允如今挂了他们两国的相位,可以说是盟友。
    这边,扬粤王冷哼,这才引起了其余四人的关注。
    但风允的身躯骤现。
    几人也不再礼数,都观望过来。
    就听。
    “五国结契-风泽为证!”
    女娲伏羲之像下,风泽中飞纵出几道契约所化的锁链,连接五位君主。
    霎时间,五位君主都感到了契约的束缚,而他们之后,又是各自的国运!
    “诸位国君,还望守约…”
    “自然,自然……”
    三国国君都称是,百越王笑意不绝…
    “哼。”扬粤王却只感憋屈,但也无奈点头。
    “嗡!”
    意识回归,那台上的扬粤王目光复杂,最终摆手道:“风君既然行使了契约,就回去休息吧……半月后,就有劳风君主持商祭了。”
    扬粤王的语气古怪地柔和下来,但更多是别扭。
    他气的是四国之盟,而对于风允,他却是敬仰的。
    可四国之盟又是风允布局,这又让他别扭。
    风允也清楚这一点,遂拿着盟约离去。
    这盟约,是需要他来保管,之后他会带去风泽,命人雕刻在大孤山中,以此见证。
    有着风泽为证,若是有一国违背,那就可借助此盟约,如同当初风允借助百越国的气运和风泽中山水的意愿,借助黄山之力一样,调动风泽的力量,惩罚这一国……
    风泽是最好的“见证人”。
    ……
    当夜……扬粤王与计然还在安排计然辞去大宰后的事宜。
    商议结束后,扬粤王看似不经意道:“风君编著了《神农本草经》,不知大宰对此经有何看法?”
    草药之书,本不会引起扬粤王的关注,但那神农氏的异相过于浩大,又闻风允欲将副本赠于扬粤与计然,此时扬粤王方有一问。
    计然思索。
    “王,此书有大用……其早先的草药之言不成体系,多是山野记事,人物过往,只有零星几点能看出药医之言。”
    “如今风君整合,其若是有行医者,可由此入门,研究伤病,而简单的冷热寒暑也可以草药简单治之……”
    计然对风允编著《神农本草经》之事,赞不绝口。
    扬粤王身为蛮野之地的王,与山野交道,清楚受伤以巫医药草医治,不明其药理,也明其作用。
    对于本经倒没有多少赞叹。
    只是庆幸道:“还好是神农氏啊…”
    风允当初为何能在禹越逞威,不就是了解禹越之祖,写出了《大禹赋》,召唤白狐异相,又召唤大禹异相,让禹越国民尊敬,国家不敢动他嘛!
    正说着……
    “轰!”
    殿外一阵晃动。
    只听一声震耳欲聋之音,窗外散入浓郁的彩霞之光。
    光芒照耀,殿内的内侍与矮桌旁的计然与扬粤王只觉得1全身由内而外,舒适不已。
    “发生了何事!”
    扬粤王愣然,又紧忙起身。
    计然也与之一同出殿。
    “轩…轩辕祖!”扬粤王望着天空上,高高立于彩云之间,不露面容却自威震慑的巨大虚影,惊呼慌张。
    “商汤后裔,扬氏之君,叩拜先祖!”
    此时扬粤王可不管什么,他紧忙跪拜。
    而随着他的跪拜,整个扬粤国的气运也纷纷隆起,在他身后形成虚影,拜于黄帝之下首。
    而扬粤国人,早已经跪拜满地。
    氏族之稳固,天下无有违者。
    庶民虽无氏,可此时有国民之分、部族之分!
    计然如今也跪拜在地,他是宋国人,宋国可以说是商汤遗民的大宗之国,如何敢不敬轩辕。
    “嗡!”
    跪拜不多时,异相逐渐消去。
    不用计然去望气,扬粤王就道:“快去风君处,询问为何?”
    计然领命,快步赶去。
    “前几日是神农祖,如今又是轩辕祖……风君到底是何道?”
    计然迷茫了,古之至今,哪位贤者会如此多变。
    早先听闻风君,他还以为风允是行治水之德。
    后闻风君召之伏羲河图,击退禹越入侵,又以士之怒杀越君,他以为是行怒士之义。
    在百越时,又为国相,治理一国,又以为是行治国之政。
    可风允又结四国之相,来克制扬粤,又以为是外交之言道。
    而如今。
    “医药之慈?”
    计然不敢定言。
    他却不知,风允行观世、处世、御世之法。
    所谓众妙之门,合一为玄。
    所谓德、义、政、言、慈,皆是众妙之一。
    在计然不知道的地方,风允还修行五行、阴阳、农、史、巫医之学。
    总而言之,世人所需,所思,所用,皆是众妙,风允也需,也思,也用,以达玄妙。
    “风君…”
    计然匆匆忙忙来到典籍宫,紧忙进去。
    而殿内的风允早有所料,将手中由邹衍抄写的书递去,就道:“此为余以扬粤国典籍宫中的黄帝之言,加之诸多医理之诉,补全编著而成,名《黄帝内经》。”
    “其尚且残缺,但承袭黄帝一脉,遂可为黄帝之学。”
    将内经递给计然。
    “此就交由大宰,大宰可自行抄录,以留扬粤。”
    计然闻之,能得之轩辕祖认可,不管其内容如何,必定是大利之物。
    他拜道:“风君慷慨,此书余必会妥善保存,就是传于扬粤,也不会滥学于人。”
    滥学…
    风允对谁人学之,都无异议。
    书…并非观阅就能学会,对于这些医理,风允也只是知其根源,记录自己所知,后续还需精通之人补充,方才完整。
    “衍……随我去扬粤城看看。”
    殿内的邹衍闻声,紧忙起身跟上。
    事实上,他如今更想细细研读《黄帝内经》。
    其《运气篇》中,有大量的阴阳五行,气息之言,与他所学的《女娲十月历》多有互补,延伸之意。
    “学而有度,不可疲己。”揉了揉邹衍的小脑袋。
    邹衍只觉一股气从头顶灌入,柔和地扫过他的眉眼,让昏昏沉沉的脑海清明了不少。
    “久坐多思,却不落实际,学而何用…我们本就想看看扬粤国是何状态,也是因这医经之事,耽误了下来。”
    闻声,邹衍点头。
    而计然闻之,也道:“余带风君一观扬粤。”
    风允摇头。
    “大宰可去禀报扬粤王,余随意走走罢了。”
    计然思索,点头称是。
    计然离去。
    邹衍这才希冀,瞪着明亮的黑瞳,望着风允道:“夫子,方才您用的是内经中的运气之法吗?”
    “能否教衍,衍也想学五行之气!”
    风允轻笑。
    “你还未曾奠定基础,我怎么教你呢?”
    “且先多看吧,到时我不教你,伱也能自己学会的。”
    听后,邹衍嘟嘴。
    风允补道:“你有时间可再将这本《黄帝内经》抄录一份,自己拿去翻阅。”
    邹衍一喜,频频点头。
    出了典籍宫,蛮娃闻声而来,护卫在风允周围。
    “风君,路上积雪,要安排马车吗?”
    风允对蛮娃摇头。
    “马车有轮,轮上不见地下民,马车有壁,壁内难观窗外情,我徒步即可。”
    往往一国民情,最能体现一国制度。
    如今的扬粤无法向东扩张,而西面有荆楚虎视眈眈。
    唯一能延伸的只有南北。
    北为大周诸国,几多顾忌。
    南为越地深处,几多荒芜。
    而欲扩张,先得安国安民,不然无兵可进,无兵可守。
    或许是因为方才的黄帝之像,街道上下,都有不少扬粤之民攀谈,久久不归屋去。
    风允等人路过时,周围人频频来看。
    但有蛮娃这大块头震慑,也无人敢来犯。
    为何说敢来犯?
    “夫子,那几个人眼神贪婪,怕是偷盗之辈。”
    邹衍拉了拉风允披在身上的虎皮大氅,大氅下,是平凡庶民难以接触的布匹,但比之贵族又少些华丽,这让那些民将风允等人看做了富人,而非贵人,可欺也。
    风允随着邹衍的目光看去,轻轻蹙眉。
    而蛮娃更是面目一横,那几个人紧忙逃离。
    “往破路走。”风允下令,带着蛮娃与邹衍向更贫苦的地方走去。
    “咚咚咚!”敲门声。
    “远伯,救救我家吧……”
    “螺姑,看在轩辕祖出现,就再借我家些粮吧……”
    一道啜泣之声,随着哀求之语从小巷中传出。
    “呼!”
    又要下雪了。
    风吹过,细小的雪花落在风允的眼角,融化滑落。
    “夫子,是一小孩。”邹衍垫脚,目光越过矮墙,就见到一年幼小儿,衣裳单薄,正跪在一家门前,叩首长情。
    “扬粤冬日,也缺粮食吗?”蛮娃低喃。
    风允却点头。
    他事先了解过扬粤,虽有耕作,但其无久居之情,耕作稀疏,底层之民无司农严管,缺衣少食是常态。
    “缺的不是粮食,更不是土地,而是耕作秩序,救助民生。”
    “夫子,我们要帮他吗?”邹衍见风允止步,遂询问。
    风允还未答。
    那矮墙之中的小孩已经注意他们几人许久,见到风允几人衣着非贫,气度不凡,而邹衍也提了帮助之问,这小孩急忙跑出,跪拜在风允几人跟前。
    “还望几位救助我家,榜愿为奴以谢。”
    风允微思。
    “你家怎么了?”
    榜紧忙答道:“榜家缺粮,家中多人,如今已无法延续。”
    风允又问:“为何缺粮,为何不去狩猎?”
    风允记得,扬粤也有狩猎习惯,许多扬粤之民都会去狩猎为生。
    榜微愣。
    “榜…榜家少田,榜父也没有学过狩猎。”
    风允倒是诧异了。
    “不缺粮时,你家以何为生机?”
    榜讷讷。
    “榜家没有不缺粮的时候……平常时,是阿妈浆洗、缝补衣物,织布为生。”
    风允观这小孩,有八九岁模样,但体质瘦弱,实际年纪应要大些。
    “家中人多,有多少?”
    闻声,榜一一点名。
    其有父,有母,有二兄,伯战时已死,仲十八,他为叔,有十四,其下还有二季,另外有三女,一共十人。
    但此时母亲重病,难以缝补为生,遂家中不支。
    闻之,风允略蹙眉。
    “扬粤多耕地,为何不多耕?”
    “家中多子,为何不学狩猎?”
    “有父不为一家支柱,家中儿女也全凭母之劳作为生……”
    闻声,榜紧忙道:“不,不是……是父说新耕的田少粮,而且战事太多,王迟早要征兵,到时二兄也要上战场,那时家中就没有足够的劳力去耕新田,白白浪费力气,不如和母亲一起缝补浆洗…”
    “至于狩猎,父亲说危险,怕被野兽所食……”
    榜越说越小声,因为在母亲病后,缝补浆洗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计。
    风允摇头,此父不过是懒惰、无负责之心,在大庭时,风允之嫂一人就可耕作几田,何况一男子呼?
    狩猎危险,去战场莫非无险?
    不过是担心二子亡于兽口,三子年岁不足,到时就是他去参军。
    见风允摇头,榜极其失落,认为风允是不愿帮助他们。
    风允看这小孩迷茫,但似乎又想去别家借粮。
    风允叹息一声。
    “走吧,不必看了。”
    闻言,蛮娃不说什么,但看着那跪在雪地中的小孩,眼中却有着不忍。
    不过,饿死之事他时常有见,但这一大家子人,劳力不少都要饿死人,他还是第一次见,这又让他有些疑惑。
    一旁的邹衍道:“夫子,我们不救助他们吗?”
    邹衍想,只需一句话,就能从典籍宫拿些粮食,搭救这家人。
    蛮娃也小心望着风允。
    风允望向远处,随着接近典籍宫,越发整洁有序的房屋,淡淡道:“余尊重于民,亦尊重民之选择。”
    “啊?”邹衍不懂,蛮娃也不懂。
    邹衍苦思一番,似乎有所领悟。
    其纠结道:“夫子,您是说,自作自受?”
    闻之,风允点头,但又微叹着摇头。
    “其大民者,以己之能,衣食无忧;其小民者,以己之堕,悲苦苟活。”
    “治国、治民,非割肉为糜,嚼米为糊,以身喂养……”
    “天行健,人族当自强不息…”
    “其治国啊…”
    “不就是以策扩国之天地,固国之城墙,让民在规矩之内,对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嘛…”
    “而治民呢?”
    “不就是安民之心,慧民之智,放民之行……让民安居乐业嘛。”
    风允不提君主,只说国与民。
    “若是一人寻死自尽,你能拦他一时,可能拦他一世?”
    也不等呆然的邹衍与蛮娃回答,风允就道:“我无法做到,也不想,不会去做……。”
    “世人之多,其苦难也,谁人无辜,不应其弱而怜悯,不应其强而抵制,应观世之情,处世之理,御世之德,以解之。”
    已经走到了典籍宫前,风允却绕路。
    他将目光望向扬粤国宫。
    “民有多少选择,是由国的天地有多大来决定……”
    “我能做的,只是扩大这个天地,并将天地的范围告知于民,让民自己去选择,其一民的生灭,并不在我考虑的范畴之内。”
    ()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2/2207/6296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