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小说网,全网小说阅读网 > > 大周守藏史 > 149.第149章 宋国计然(四千)

149.第149章 宋国计然(四千)

推荐阅读:误入官场妖皇太子葬神空间官路鸿途网游之全职大骑士史上第一祖师爷大替身时代邪恶魔法高校侠剑守护校花武君录

    第149章 宋国·计然(四千)
    五行望气之下。
    那关隘之周围,戊土之气浓郁,而底下又有葵水之流。
    阴阳相济,其扬粤军营上的青铜草花繁茂,根系坚韧,依托地势,固若金汤。
    “此处营地,有点意思。”
    风允拿出地图,观望其上细作打探到的扬粤扎营位置,其水域山势皆有依托之势。
    不过。
    “观之,驳杂,越是复杂越是容易出现纰漏,或者说条条框框,缺少灵活变通之处。”
    风允猜忌布此军营者,是一位有学之士,但对这布局之事,尚不知取舍之道。
    什么都想得到,只能是什么都得不到。
    “咯吱咯吱……”
    “风君。”
    马车离开第一道军营不远,风允的车马就突然停下。
    蛮娃拉开车门,就见一蛮野打扮的男子凑近。
    “发生了何事?”
    竟然冒险进入扬粤,来向风允传递消息。
    “报风君,楚国有异,此先楚国带来的五千石粮食与十车兵甲,如今在楚国使节的带领下,踏入百越说是赠予百越。”
    “可有要求?”风允询问。
    细作摇头。
    “楚国欲与百越交好,不作要求。”
    闻言,风允却没有白得好处的欣喜,反而暗暗蹙眉。
    “这次来的使节可是上次的屈原?”
    细作摇头。
    “是另一位使节。”
    风允略怒道:“让王武装瑶地,这楚国怕是要利用此事来激怒扬粤,让百越成为靶子。”
    风允暗道楚君好手段。
    若是扬粤知晓了楚国赠五千石前往百越,其不管风允说何,都会忌惮百越,以至于忌惮联盟的几国。
    而这粮草,退也无用了。
    不管百越是否收下,楚国之心,扬粤已然知晓。
    进退维谷。
    风允此时前往扬粤都城,不亚于羊入虎口。
    可四国之盟在此,不得不往!
    如何破局呢?
    “蛮娃!”
    风允一声下令,蛮娃紧忙看来。
    “你速速骑着黑熊,前往扬粤国都。”说着,拿出兽皮,在上写下楚国欲以彭蠡泽之乱,牵引扬粤,以成奇袭之事,让扬粤警惕。
    “我为使节,不可乱,此事就交给你了。”
    风允此时为四国使节,绝不能加快脚步,这是示弱的表现。
    但楚国之事急,若是扬粤在风允前往扬粤都城的过程中下令出兵,引起四国骚乱,这可就晚了!
    “大雪纷纷,劳苦你了。”
    接过风允递来的兽皮,蛮娃紧忙揣入怀中,恭敬道:“能为风君做事,是蛮娃的幸事。”
    说罢,就骑上黑熊,猛冲离去,雪地山间,留下一道深厚的脚印。
    望之,这绵绵雪地。
    风允微叹。
    若是无雪,也能快些到扬粤都城。
    他对还未离去的细作道:“伱且归国,告知王,允需留在扬粤一段时间,此年的年事,还请王隆重举行。”
    细作闻声,答诺离去。
    马车继续前行,邹衍询问。
    “夫子,我们留在扬粤做什么?”
    风允面色不改,拿出农咒之图,凝视探究。
    “牵制……我们口说无凭,扬粤又怎么会与我们签订盟约,相信我们呢。”
    “我作为四国之相,若是留在扬粤,扬粤即使不信任,也不会在这时对四国出手。”
    “只需等明年,耕作有了成效,扬粤的信任与否就没关系了。”
    闻言,邹衍才恍然大悟。
    而风允所思的却不只是所说的这些。
    他思考的是楚国的问题。
    楚国是周王朝分封的子爵国。
    原本只是一处小国,但随着以尊王攘夷为号,向南之蛮夷国侵入,归入自己的附属,统称荆楚后,其势力越来越大。
    此时已经有了对南蛮大国——扬粤出手的迹象。
    其利用百越等国奇袭之事,若非之前风允预料,此次怕是要遭楚国的算计。
    “若是扬粤大军被我百越吸引在外,楚国奇袭之,那这些国度破灭的国民甲兵,随着生存国土的挤压,必定会挤到我百越之地。”
    “平民还好,但那些带有长矛盔甲的甲兵和扬粤贵族,岂能遵守百越规矩?”
    其怕是不敌楚国,而伐百越,灭百越而占国,重起扬粤之宗!
    遂——
    楚国狠厉,不顾百越生死,那他风允也不必为楚国保守奇袭之计。
    两日后……
    来往少行人,这扬粤之城外,却热闹不已。
    “风君啊,余好生等待!”
    就见一二十来岁的青年男子,直裾长衫,在城门下潇洒朗笑。
    此人在扬粤的地位似乎非凡,其周围护卫的甲兵甚多。
    而在风允的车队靠近停下时,更是紧张起来。
    “无碍,风君非小人。”
    说的是周言,但口语与正常周人多有不同,更接近楚言的柔绵之意。
    “不知先生是?”
    风允下车,其身后跟着邹衍。
    那人闻风允声,解释道:“余,宋国人,出仕在扬粤,辛氏,名钘,风君也可叫余-计然。”
    计然?
    风允隐隐有些印象,但这先秦名人太多,又想不清楚。
    “余…风允。”
    不过不重要,他风允如今也是这先秦之一。
    光是怒杀越君允常之事,就足以名留青史。
    对这先秦名人,不必过于在意,随遇而安,同道而行,阻道而斗,即可。
    “风君大名,计然几多有闻。”
    面对计然的恭维,风允无笑。
    “不知我百越之人,在何处?”
    不见蛮娃,风允略有不安。
    计然闻之,哈哈一笑。
    “在城中修养,前夜还以为是何处来的野兽,这城墙上的弓箭无眼,误伤了风君之人,请风君多有体谅。”
    “风君安心。”见风允蹙眉,计然赶忙道:“那大块汉子并无事。”
    风允暂且相信。
    而计然又道:“风君快随余进城吧,这寒冬腊月的,扬粤国民本该休养,若不是风君到访,此时余还在被子里等着午时,好食饭呢。”
    这计然似无拘无束,洒脱之人。
    但风允却不这样认为。
    不过也还是安排车队,步入扬粤国都城。
    “不知扬粤国君可欲见余?”
    风允询问。
    计然闻之,立即道:“风君欲见王,随时可见。”
    风允点头。
    “那就三日后再见吧,余略有所得,正欲在扬粤城内修养一段时间。”
    “哦?”
    这倒让计然有些诧异。
    风允此时不应该急急忙忙前往扬粤国宫,与王见面,以求合盟吗?
    可如今风允的姿态,却让计然不得不怀疑细作传来的情报的真假。
    不过……
    “风君欲停留扬粤,作为扬粤之大宰,余自然安排款待。”
    计然思索,风允在此,合盟之国也不会擅自对扬粤出击,遂安排下去。
    很快,风允和计然来到了驿传。
    “风君若是有事,可随时与扬粤甲兵说清,那大块汉子就在驿传内……风君请便。”
    说毕,计然离去。
    他需要与扬粤王说明风允的情况,且一探风允所给的情报,是否为实,这楚国真有奇袭之嫌?
    此事容不得马虎!
    快步赶往扬粤王宫。
    这扬粤王宫比之百越王宫大了两三倍,其宫殿多有青铜装点。
    作为蛮夷大国,扬粤这几年甚少担忧青铜武器的矿源。
    遂对青铜饰品多有研究。
    “大宰来了,那什么风君呢?”
    扬粤国为蛮夷,不服王化,为王位也。
    这扬粤王贪图享受,这宫殿内都是珍宝兽皮,还有不少女子依偎左右,毫无进取之心。
    对风允的到来,也是想一见名人,看风允对寻常人有何不同。
    对此,计然心知肚明。
    不过……
    “王,余却是来询问楚国之事……”
    “楚国。”计然还未说完,那扬粤王就道:“派出去的探子还没回来,大宰不必担心,这大冬天的,一览无余,那楚鳖是不敢来犯扬粤的。”
    闻之,计然暗自摇头。
    可还是道:“王,余与您约定,在扬粤行职三载,您就将扬粤所珍藏的炼气士残术与余观看……”
    “唉,这不是没过完年嘛,等年一过,就给大宰。”
    “……大宰啊,在观这炼气士的书之前,您能不能再为扬粤寻一金脉……寡人最近想用青铜铸一大榻。”
    大榻?
    观这扬粤王壮若虚胖的体型,计然微微叹息。
    青铜铸造,其越是大者,越是易裂,这一榻,怕是要毁尽不少青铜。
    “余会在年前为王再寻一次脉。”
    计然领命,谁让他这异人天赋,与山川寻脉有关呢。
    闻言,扬粤王大喜。
    “就有劳大宰了!”
    扬粤王高兴,就是对风允也忘在了脑后。
    ……
    另一边,风允入驿传,蛮娃就紧忙来看。
    风允检查,确实只是小伤,这才安心。
    “好生修养吧,吾会在扬粤待一段时间。”
    风允对扬粤的了解有一些。
    其长江之南,自古就是蛮夷之地,同时,也是王朝更替,那些遗民逃亡之地。
    自古时伏羲女娲时,就有大洪水所携,来到南地,形成的部族,而炎黄蚩尤时又有九黎遗民。
    在商代夏时,又有夏遗民。
    周代商时,又有商遗民……
    这扬粤,就与商遗民有不少关系。
    商,是为青铜兴起之时。
    从扬粤城门出,风允就已经看见了浓厚的青铜文明,建筑多有青铜装点。
    而甲兵们手上的长戈也十分锋锐,装带整齐。
    国度之内,秩序井然,虽说有蛮荒意味,可粗中藏细,又有着一般部族所没有的规矩。
    比之扬粤,百越更像是乌合之众。
    “扬粤能成为大国,与周礼之国对峙,也不无道理啊。”
    望之感叹。
    这冶炼之道,在此时,绝对是一国大事,幸而,风允还认识欧冶子,其干将也在欧冶手下学习冶炼之法。
    “一般甲兵所需的冶炼之道,也需书信欧冶,望能传之。”
    矿……
    风泽未治理前,百越难寻矿产,但此时风泽治理,这风泽周边的山势之中,可有不少裸露的矿产。
    风允思及此,才写信,准备让护卫送往禹越……
    但有止住。
    风允对护卫道:“顺便看看禹越与句吴此时的战事如何,吾将《大禹赋》交给了欧冶,此赋可保欧冶离开禹越,但欧冶的想法,我却不能清楚。”
    风允暗叹。
    欧冶为人忠义,有恩必报,诚信君子。
    见到越国被吴国所欺,怕是会心软。
    交代护卫,风允这才让其离去。
    “咚咚咚!”
    护卫离去不久,外面就传出敲门声。
    门开,就见扬粤一甲兵。
    “风君,大宰安排您前往典籍宫居住。”
    闻声,在室内的风允与邹衍都抬眸去望,似疑惑。
    这桐国时,风允可去桐国典籍宫一居,是为桐君文道有求,而这扬粤又是何事?
    不解。
    但既然身处扬粤之地,在扬粤无辱的情况下,自然依照扬粤的安排。
    “有劳了。”风允示意邹衍,随即风允一行人收拾行李,伴随着马车,前往扬粤国的典籍宫。
    “夫子,扬粤也有典籍宫吗?”
    “想不到这蛮野之地……如此不同。”邹衍拉开帘子,望向外界,这街道宽阔,布局有序,虽说比不得周礼之国,但在蛮夷之处却是少见。
    特别是那些建筑花纹,这里的庶民十分讲究。
    对此,风允也很感叹。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发展,毕竟大多的人都会追求更好的生活,所以越是人多的地方,越加繁荣。”
    “特别是曾经见过辉煌的人…”
    望之深处,还是有破败之地,有饥受苦难之人,风允微微垂眸,摇头轻叹。
    “夫子…那个老人要死了。”
    风允望去,就见一枯瘦老人,扶着墙,缓缓倒下。
    邹衍讷讷,想要让马车停下,随即期盼似地望向风允。
    风允微微摇头。
    “他已经死了。”
    闻言,邹衍愣住。
    马车继续行进,很快离开了这条道路。
    “他为何要在这般冷的天出门?”
    邹衍发问。
    风允还未答,就听见。
    “风君,典籍宫到了。”
    “先下车吧,等明日我再与你去这扬粤看看。”
    邹衍闻声,这才点头。
    而步入典籍宫,就见到之前接待风允的计然在安排床榻,布置大殿一处,给风允居住。
    计然道:“风君来我扬粤,扬粤无多招待,文人之事我最清楚,其多寻书典,视为珍宝。”
    计然抬手以请。
    风允回礼,这才随之入殿。
    “扬粤典籍宫内,多是杂书,无多经典,也无什么周书,多是些勇武之言,风君可随意观之。”
    风允望向扬粤典籍宫,不知何语。
    因为在殿内,少书,比之小国桐国都不足。
    也就比百越多些。
    见到风允此神色,计然淡笑耳语:“别小瞧这里,虽没有多少东西,但其中隐藏了一本寻常地方见不到的好书。”
    计然神色随意,不似那些士族一般拘礼。
    此番拍了拍风允的肩膀,笑着离去……
    推荐一本幼苗
    ()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2/2207/6296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