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

推荐阅读:背着剑的少年校园近身高手无天至尊无上荒神天路尽途灭幻空间天之九野位面穿梭者傲踏九天人间亡魂路

    从正院离开回到自己的院子,有一段不小的路程。这一点时间足够让一个人思考,甚至做出决定。
    大格格低着头,几次差一点把自己绊倒,等站在院门口的时候,终于抬头说道:“嫡额娘回来了,该收的就收了,往后就不必做了。”
    “可……”旁边的丫鬟一听,着急了。“格格,奴婢哥哥他说一个月也是有一百两银子呢。”格格的月银才二十两,能抵五个月的月银了。
    “你怎么不想想,福晋回来了,谁敢明目张胆地去做?”大格格敛下眼眸,那点银子其实她并不放在心上。
    虽说一个月有一百两,一年一千两百两,实在不是一笔小数。这些年阿玛、额娘都不在,她手上多了差不多五千两的银子。
    这不少,可也不多。
    四爷不在京城中,可四福晋断然没有让人委屈了庶子、庶女的道理。宛宜完美地演绎了什么叫有钱任性。
    除去府里定例的开销,每个月拔给大格格小院的银子就有两百两,更别说人虽被“禁闭”,可逢年过节宫里下来的赏赐除去不能动用的,也是一股脑的让大格格和弘昐二人均分。这样一算,反而是身边丫鬟的哥哥在采买上做手脚,每个月得的孝敬银子都是小头了。
    大格格也不是为了这些银子。
    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明白自己的定位,才会越来越想了解外头的情况。正好阿玛、额娘都不在,不闹上一场也是对不起这个好天时地利。
    虽然可惜,可她对那个女人还是胆战心惊。
    小丫鬟还待说话。
    大格格立时沉了脸。
    “怎么,你都能做我的主意了?”
    “奴婢。奴婢这全是为了格格啊。”丫鬟眼红叫屈,固然有担心少了这么一个敛财渠道后,兄长那边不好交代。
    可她更明白唯有哄住了大格格,才是正理。
    发生在大格格那边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宛宜耳朵里。
    宛宜笑道:“我听说那陈嬷嬷有个远房侄儿?”
    “是,不过据说是过继给她了。”这种事情对于宫人来说都是常有的,只是有的人运气好。家里人有良心。有的是有了别的心思,但最可怜的是死后无人捧幡。
    “几岁了?”
    “十四、五岁。有一次在府里门口的时候,瞧过一回。看着是个机灵的。”杨嬷嬷这个时候已经大概猜出福晋的意思来了。
    宛宜点点头:“找个人去看看,安排一下,不拘是庄子里还是铺面上。”这些年陈嬷嬷还算尽心尽力。
    她相信亲近的人完全可以影响一个懵懂孩童的是非观。
    大格格这些年做的事情,不说好。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坏事。谁没有一点自私心态,在可用的条件上让自己掌握主动权也不是什么不好的心思。
    这要是换了她。也会有这些举动。
    毕竟她不是自己亲生的,若是有一天必须放弃一个,大格格或许首当其冲。这一点,宛宜也从未否认过。
    她是做不到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而去关爱别人。
    这完全与她的是非观不同。若是在自己身边。自己生的儿子都要比别人收到的待遇差,那么她何必做哪些许多事情呢。
    大格格总是要嫁出去,宛宜已经没有了亲近的心思。就像现在不淡不近的关系最好。所以在嫁人前,能让大格格领悟多少生活技能全凭她自己。
    说完大格格的事情。宛宜问起弘昐。
    “这一次也找一座院子出来,身边放几个人。内外院也不能在像之前一样常来常往,有些规矩还是得守起来。”
    杨嬷嬷应是。
    这些在福晋没回来的时候,就已经陆陆续续地在准备了。
    杨嬷嬷出去做事。
    榆嬷嬷就留了下来。
    宛宜问了一些京城里的事情,虽说信件往来不断,可有些事情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且也不是书信里面方便说的。
    虽说还得进宫一趟,但好好两个人还没有醒,宛宜也舍不得叫醒她们,想这干脆等宫里面结束了早朝再过去。
    到时候也就是和四阿哥他们一道了。
    她这边算着时间,已经先一步进宫的四阿哥带着弘晖,在梁九功地带领下经过月精门,到了南书房。
    南书房里,康熙正在吃着燕窝粥,听到禀报就挥手让人收拾下去。
    梁九功带着人进去,自己悄悄地站在一边。
    四阿哥领着弘晖跪在地上,不发一言。
    康熙堵了一喉咙的气,终究没办法,开口说道:“回来了啊,回来就好。弘晖。”
    “皇玛法。”弘晖倒没有四阿哥的情绪,听到叫声就抬起头干干脆脆地又磕了一回头,才眨巴着眼睛看康熙。
    三个孩子中,长相是好好最像四阿哥,弘昐的五官反而是比较柔和的那种。两父子在一起,一
    冷一热,看着不太像父子。
    但弘晖打小就在四阿哥的跟前长大。
    行事、原则,其实都是受到四阿哥的言传身教,只是他的脾性看着轿温和一些,不像四阿哥那样,一看就是臭烘烘的硬石头。
    因此,弘晖喊了一声吼,就没有下文了。
    康熙的胸口更闷了。
    这要是换了其他孙子,那眼力见肯定不一般,早就打蛇随棍上了。
    “这么早过来,用过早膳了没有?”康熙努力和蔼地问道。
    弘晖愣愣道:“阿玛不让吃。”
    康熙一怔,然后就明白了。
    像是官员拜见皇上,为了怕君前失仪,很少吃东西或是基本上不吃的。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这种事情会这么直白地被孙子讲出来。
    为了在康熙面前有好的表现,皇子皇孙就算年纪小,其实都被教得很好。有什么话该讲,有什么话不该讲。
    这本来不该讲出来的。
    但是康熙想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让老四一行人在外面游荡了几年,没有固定的住处,到处走,又怎么能像在京城里有上书房一批的大儒教导学习呢。这本该是雍王府的嫡长子,说不得还是世子。
    想到这。康熙的愧疚情绪一点点地滋生起来。
    这要是在以往是不能的。
    一来。对于四阿哥一家人离京的愧疚这些年并未方家,又有苏麻拉姑的死。三来,康熙到底老了。
    年纪一大。有时候会心软糊涂,想万事得过且过。更多的是会情绪化一些,不会时刻想着皇帝的身份。
    康熙做不出对儿子的关怀,对于孙子却是能的。
    “梁九功。”
    梁九功从旁边走了出来。
    康熙说道:“去让人送一些吃食过来。你带了弘晖去旁边吃。”
    这是寒暄过后,准备讲正事了。
    弘晖偷偷看了四阿哥一眼。
    四阿哥微微颔首。
    弘晖就定了心。笑眯眯地起身跟着梁九功走,一点也不紧张。还在南书房里的父子二人还能听到门外他的声音响起:“……好久没吃到了,我可是馋了。梁公公要让人多送一些吃食过来才好啊。”
    “奴才记得,送阿哥喜欢的来。多多地送。”
    然后就听到轻快地笑声。
    声音一停下来,南书房里的气氛就变得紧张起来。
    “匠人都带进京了?”
    “在后一批,有人护送。”
    “有几成把握?”
    “据说可以更好。但目前的稳定性已经不错,只是不能铺盖太长。过了两丈远就得间隔开。这是目前推测出来最合适的长度。”
    康熙脸上欣喜若狂。
    虽早早接到密折,上面说的和自己问的也没有什么出入。可有时候就算没有亲眼见到,但也想亲耳听上一句。
    配方容易,材料随处可寻,省时省利还省银子。天知道大清朝到处要银子,军饷、维修、赏赐一堆一堆的。
    这一次不但省银子,说不定还能赚上一笔。
    “在外面这些年,就做了这一件事情?”康熙问道。
    四阿哥面色不改:“儿臣愚钝。”
    康熙突然觉得这个儿子回来,心情其实也不那么美妙,反而觉得碍眼得厉害了。他愚钝?怎么不见其他人想出来。
    康熙突然眯了眯眼睛:“那水泥听说和四福晋有关?”
    四阿哥心里一紧,面上不显,说话的语气终于带了一丝情绪,似乎有一点在显摆的意思。“出门在外,许多不便。福晋是找着机会就像教育三个孩子,劳逸结合,不能只读书却不知身边事。”
    若是瞒着遮着反而会让皇阿玛怀疑,还不如明亮亮地提出来。
    巧合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举不胜数。
    四阿哥信了这个“巧合”,自然也得让别人去信。当然在康熙面前,就不必让他自己去想到。
    康熙果然不再多说,当时发生的事情,明面上的内容早就躺在他的密折箱里了,所料不差,合情合理,的确是巧合。
    至于发生在广州府的事情,四阿哥没瞒,康熙也知道,当然他的几个皇子野心勃勃想插手海运这件事情,康熙大帝还不清楚。
    若是知道的话,此时摆在右手边的雕花笔筒就该砸在四阿哥的头上了。
    “这水泥的事情就让你来……”
    康熙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外面的声音打断。
    太子来了。
    康熙盯着殿门看,表情上看不出青溪。
    四阿哥垂下头,藏住了眼底的骇浪。
    ps:刚下动车回家,先更新这个,昨晚酒店后来又断网,今天又忙了一天。晚上做了3个半小时的动车,又做了40分钟的的士,晕了晕了。
    精彩东方文学提供等作品文字版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15/15776/94722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