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小说 - 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平台 > 军史小说 > 楚时归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刀阔斧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刀阔斧

推荐阅读:大魔龙真灵九变旧日盗火者诸天万界之帝国崛起农门狂仙无敌药尊绝顶狂神赤城隋末阴雄

    “荥阳之中,会锻铁的人多吗?”
    “回殿下,足够了。”回答夏桓的同样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夏桓记得,此人也是四支番军之中的一人,名叫郑铎。当初,他被田文算计,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时,最先冲出来的便是郑铎。
    “将人手悉数召集起来,在城南外,圈地二十里,本王另有所用。”
    “喏!”郑铎也没有问夏桓要干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应道。
    “从你的番军之中,抽出两千人负责外围的防卫。另外,从长秀军之中,抽出五百人,负责内部的防卫。外部你来负责,内部,让王言去。”
    “喏!”
    虽然夏桓的语气之中,对郑铎的番军有几分不信任的味道,但是,郑铎依旧没有任何不满的神色。
    对于郑铎,夏桓也从为数不多的接触中略微了解了一二。
    这是一个和他一样的人,是个不争的人。
    可是,这样的人,若是争起来,也定然会令人大吃一惊。
    夏桓之所以要召集荥阳的工匠原因也很简单,那便是为了锻造兵器。
    自战国以来,铁器的锻造越来越成熟。
    相比起较软的青铜兵器,铁器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
    可是,铁器不但铸造起来麻烦,铁矿也同样不多。
    昔日战国之中,也只有韩国用的是铁制的兵器。因此,而被称作了劲韩。
    韩国之所以能被称作劲韩,最为根本的原因,便是荥阳南面的铁矿。
    正如在颍上时三皇子所的那般,汉国虽然败了,但是不论是汉皇还是底下的群臣,都不会咽下这口气。
    长则三五年,短则一两年,汉国定然会有所动作。
    因此,夏桓必须要在此之前,打造出一支精兵劲旅来。
    不过,夏桓兵少,人数之上是定然占不了便宜的。所以,只能在训练以及装备上寻找优势。
    楚国的养兵制,从二十多年前,便已经有了改革。
    除了直属于朝廷的番军外,封王的番军,所有的开销都要由他们自己负责。
    三川虽然富裕,但是要想支持一支数万人的劲旅,还是有些吃力的。
    要想打造精兵劲旅,无非离不开钱财罢了。
    从颍上而来的长秀军,大部分本就是颍上人。更有一大部分是城北匠人出身。
    既然是匠人,自然对各种工艺了若指掌。要想造一些瓷器,到也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比起颍上造的那些用于观赏的精瓷,夏桓的目的还是那些用来吃饭盛酒的瓷器。
    这些瓷器制造起来工艺没有那般苛刻,而且需求也更大。
    依靠着三川的地理位置,相信这些瓷器会比那些运输成本高昂的颍上瓷器更受欢迎。
    除此之外,荥阳坐拥铁矿,同样可以锻铁炼兵。
    优质的铁器用于制造兵器,劣等的,同样可充作民用。
    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且,荥阳这般死板的布局同样需要改变。
    坐拥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却不懂得变通,实在是太可惜了。
    不过,这些还需要从长计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当下之急,还是需要尽快增强手下番军的实力。
    ……
    今天的荥阳是热闹的,原本因为一个不知名的周王到来的冷清氛围,因为亲人的回家而被冲淡了。
    周煜虽对政事不大敏感,但是为人也算是机灵的。
    对那些在荥阳有亲人的人,周煜在放了他们的同时,甚至还给了他们每人一些口粮。
    这般待遇,险些令那些韩军俘虏声泪俱下。
    他们当兵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讨口饭吃。
    尤其是在被俘后,更是以为必死无疑了。
    可是,现实前后的巨大差,让他们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对于那位刚刚来到荥阳的周王殿下,也是感恩戴德。
    那些其他被放走的韩军俘虏,眼神之中同样带着羡慕的神情,恨不得就这么留下来。
    同样的,荥阳百姓对于周王殿下的畏惧之意也浅淡了几分。
    紧接着,还没等荥阳的街道上再度热闹起来,便又有一大队的人马,从荥阳内,向着南城开赴而去。
    不仅如此,官府的人,还特地贴出了告示,要招大量的铁匠。
    管吃管住不,每个月还有钱粮可以拿。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手艺人虽然是宝贝,但同样地位不高。能吃得饱饭,便是最大的奢望了。
    现在,不仅有饭吃,还有钱粮可以拿,谁不去谁是傻子。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荥阳可谓是大兴土木。
    城南的各种工坊不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已经基本建好。
    城内的原本鳞次栉比的房屋,被拆除了许多。换上的,是被拓宽了许多的道路。
    从荥阳通往敖仓,虎牢关的旧秦直道,又被重新夯实了一遍。
    总之,在那位周王殿下的带领下,荥阳人干的是热火朝天。
    因为,但凡是参与到其中的人,当日便可以带着粮食回家。不少荥阳人甚至为了抢一个做工的名额,而大大出手。
    荥阳城的最中央,原本作为府衙的府邸,现在已经成了夏桓的王宫。
    一处房屋内,夏桓趴在一块巨大的黄纸上,细细地描绘着什么。
    纸上,赫然是整个荥阳的缩影。
    “昭明,敖仓的粮食够我们用多久?”夏桓一边描绘着日后荥阳的规划,一边头也不抬地问道。
    如今,夏桓的手底下武将不少,但是文臣却是有些捉襟见肘。所以,不仅他现在需要亲自上阵,就连陈昭明也被暂时充作了文职。
    “殿下,敖仓的维系到明年的六七月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陈昭明自幼跟在夏桓身边,学的东西倒是不少。尤其是从军后,对粮草的事情还是很敏感的。
    “明年六七月份……嗯,时间应该是够用的。”夏桓点了点头,而后继续细心绘画起来。
    敖仓的粮食的确让人眼红,即便是维持了汉国二十多万大军的消耗后,还有这么多的剩余。
    若非荥阳有敖仓在,夏桓还真没有这般,一边大刀阔斧,一边施恩布德。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12/12580/73229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