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五千乘之国

推荐阅读:春回大明朝从让子弹飞开始重生必须浪全球迈入领主时代吞噬星空之唯一玩家重生之点亮科技树史上最强侯爷从拔出石中剑开始巅峰仙道煌煌天道无上剑宗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大概在公元前652年春,鲜虞出击邢国,次年又征伐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
    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联合宋、曹、邢、卫诸国的兵力挫败鲜虞人,才将邢、卫两国从灭亡中挽救回来。
    到这个时代,鲜虞的主要敌人是晋国,晋国采取了先吃掉鼓、肥、仇由等鲜虞臣属部族,最后消灭鲜虞的战略。
    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中行吴)借道鲜虞进入鼓都昔阳,但并未灭掉鼓。
    当年八月,晋灭肥,俘国君绵皋,肥国旧地归属晋国。
    第二年冬,晋昭公得知鲜虞边境空虚,即以荀吴统率大军进,破鲜虞中人城。
    之后,荀吴又率军攻鼓,俘国君鸢鞮,使鼓成为晋的属国。
    六年后,鼓被彻底毁灭。
    到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勇士观虎,报了晋灭肥、鼓,占领中人城的一箭之仇……
    就庆忌所知道的,平中之战后的第二年,鲜虞人就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建国。
    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
    晋国发生内讧后,中山从晋国的重压下获得喘息,开始介入列国纷争。
    庆忌从来都不会小看这个蛮夷所建立的中山国。
    为何?
    因为这的确是一个顽强,而且具有传奇色彩的国家。
    历史上的中山国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
    后来,魏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率军队,经过三年苦战,最终占领了中山国。
    只是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据说有战车九千乘,号称“五千乘之国”。
    一直到公元前296年,中山国才为赵国所灭!
    这期间,中山国的国运历经风雨,几次亡国,又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复兴,并屡克劲敌,跻身强国之列。
    怎能不顽强?
    “若让中山国位列诸侯,对我吴国有何裨益?”
    庆忌最在意的,自然是吴国的利益。
    “大王,长久以来,鲜虞人一直都是晋、卫、齐、燕等国的心腹之患,说不定能搅动一下中原的局势。”
    范蠡朝着庆忌躬身行礼道:“若我吴国远交于鲜虞人,则使其崛起,与齐、卫、晋等国相争。”
    “再者说,鲜虞之地盛产战马,然武备松弛,我吴国可以从中兜售大量的武器盔甲,军需辎重,使鲜虞人壮大起来……”
    “不妥!”
    还不等范蠡说完,站在一边的伯噽眉头一皱,说道:“让范氏、中行氏位列诸侯,也就罢了。”
    “这鲜虞人,是为戎狄出身,外族也。怕是周天子也不会认可鲜虞人的地位,诸侯将摈弃中山国,请大王三思!”
    中山国的出身,一直以来,都是为人所诟病的。
    哪怕是到了后来,中山国一直都在学习华夏的先进文明,频频参与列国之间的纷争,始终也没有得到认可。
    庆忌能认可中山国吗?
    未尝不可。
    只是,他没必要逼迫周天子,册封一个外族为诸侯。
    “少伯。”
    “臣在!”
    庆忌意味深长的道:“我吴国一直以来的对外国策,便是远交近攻。”
    “中山国距离我吴国虽鞭长莫及,却更好有所往来。”
    “使中山国位列诸侯之事,暂且不论,可让中山国强兵矣……”
    顿了一下,庆忌缓声道:“由你代寡人跟中山君交涉,吴国自此之后,与中山国建交,商业上互通有无。”
    “中山国可以良马,来低价换取我吴国的武器盔甲,军需辎重。若有需要,寡人未尝不可派人进入中山国,教授他们战阵之道。”
    “诺!”
    范蠡当即答应下来。
    中山国,算不得一个弱小的国家。
    在建国之后,中山国的国力,甚至是比卫国、燕国更加强盛。
    这正是庆忌看重中山国的地方。
    至于是否会养虎遗患,这就不是庆忌要担心的问题。
    在春秋战国的这数百年间,鲜虞人(中山国)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搅屎棍”。
    庆忌所期望的,就是中山国能争气一些,搅乱中原的局势,以便于吴国能够韬光养晦,和平发展国力。
    再者说,吴国与中山国做生意。
    贫瘠的中山国,什么东西能拿得出手?
    黄金、美玉、布匹、丝绸这些东西,中山国是少之又少。
    唯一值得庆忌看重的,就是马匹!
    庆忌已经打算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以此来让吴国称霸天下,巩固霸权。
    而中山国所居之地,大概是后世的山西、河北一带,甚至是到恒山以南的地方。
    那里靠近于河套地区,水草丰茂,盛产战马,这就是中山国最大的倚仗!
    吴国远交于中山国,可谓是大有裨益的。
    以范蠡的为人,及其能力,相信能在与中山君的交涉中,为吴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以物易物,中山国人拿良马来跟吴国交易武器军需,最后还是吴国人在制定价格……
    不过,这也算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庆忌只是在提前布局而已。
    ……
    翌日,庆忌率领大军南下,赶到阴地与孙武、伍子胥所率领的五万吴军会合在一起。
    黄池一线,作为方伯的齐侯,也是率军渡过大河(黄河),然后亲自坐镇朝歌。
    齐侯所主导的诸侯联军,有齐、宋、鲁、陈、曹、许、顿、燕、中山,一共是九国联军,共计约二十万人马,将从南北夹击邯郸,试图合围赵鞅所率领的晋军主力。
    晋军具体有多少兵马,庆忌也是不得而知。
    根据黑冰台给出的情报,在这一次的中原大战开始之前,晋国就进行了紧急动员令,招募士卒,组建新军。
    所以庆忌估计,赵鞅所率领的晋军,也不会少于十万。
    可能是十余万的兵马。
    撇开邯郸之战不提,庆忌要指挥的这一战,是为绛都之战。
    五万秦军出关东征,翻越桃林塞之后,就赶来阴地,跟吴军合兵一处。
    郑国方面,郑伯姬胜亲率三万五千人的军队,戎车四百乘,翻越周室的王畿之地后,赶来阴地,跟吴军成功会师。
    ()
    .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11/11858/66700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