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法对2

推荐阅读:我的召唤物很奇怪快穿:总裁攻略手册从木叶开始逃亡乡村小医仙三国寒月传风流神断包青天唐店超神法师妖奴有点坏:太子,哪里逃萌妻在上:撩人总裁请躺好

    张君宝如陷冰窟,想大宋的皇帝昏庸无能,任由奸臣当道。贾似道推行“打算法”残害无数忠良。本以为束文正北上只不过为了避难,可是,瞧此眼前情景束文正若是有心投靠蒙古,那么大宋危矣。
    忽必烈和束文正把酒言欢,酒过三巡,忽必烈道:“我与将军一见如故,不仅仅是因为将军是大将之材,还因为将军身怀绝技。中原的儒、释、道、医虽然仰之弥高,但武学一道更是高深莫测,心向往之。”
    束文正道:“武林之中的确是高人辈出,不过,我这点微末伎俩,不足一提。武学不过是一技之长,此技艺再精妙也不过是匹夫之勇,怎可抵挡千军万马。”
    忽必烈道:“我听参佛悟道能修身养性,习练武功能强身健体,中原有不少人依此二样便能延年益寿,耄耋之年亦能健步如飞,不知将军於此有何见解?”
    束文正怔了一下,道:“当如此。我也听天地万物,造化非凡,万物有道,其道顺天地而生。一些世外高人得天独厚,不仅武功登峰造极,也确能延年益寿。只不过这些高人通常都神龙见首不见尾,凡人想见上一面,都难上加难。”
    忽必烈道:“我倒认识一位。二十年前,我初到汉地便遇到了一位高人,这位高人须发皆白,喜怒无常,便如孩童一般。更离奇的是这人的武功绝高,於千军万马之中来去自如。那一日他到我帐中寻酒肉吃,竟然能隔空取酒,隔空吃肉,吹一口气便能将我蒙古的勇士定在那里,当真是比变戏法都好看。就从那时候开始,我便对中原的奇人有了浓厚的兴趣。此后,我就奏明大汗,决心留在汉地。”
    束文正道:“不知大汗得那位高人可叫做‘老顽童’?”
    忽必烈道:“不错,就叫做老顽童。听此人在道教中的辈分极高,连昔年奔赴漠北觐见我先祖成吉思汗的那位丘处机,都是他的师侄。”老顽童乃是全真教创教教主王重阳的师弟,辈分自然是极高的。
    束文正道:“恕我直言,三年之前襄阳一战之时,那位老顽童前辈尚且出力相助。数月之前,我亦听闻那位老前辈还在江北出现过。此人天性烂漫、鹤发童颜,据武功丝毫不减当年,若年龄,恐怕早已过了百岁期颐之年,如今花甲重开也不准。”期颐之年乃是百岁之人,花甲重开便是一百二十岁。
    忽必烈点了点头,道:“若非数十年前我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不然,无论如何我也不会相信的。看来武功到了一定境界,岂止是延年益寿。我还听江南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不知道束将军可有听过三个甲子的高龄之人么?”
    “三个甲子。”这话张君宝听在耳里也是一惊。三个甲子便是一百八十岁,旷古未有,闻所未闻。张君宝也仅仅是听李嵬名起乾坤大法之时,才有此一念。“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人尚且没有年纪过百的念头,岂能有三个甲子之?难道忽必烈也知晓昔年西夏国献上的那部据能增寿三个甲子的奇书?想来便是如此。忽必烈贵为蒙古的大汗,岂有不知之理?
    束文正道:“天之涯,海之角。奇花异草数不胜数,奇闻异事不胜枚举。古书上曾有彭祖年寿八百之,这三个甲子么,虽然我未曾亲面,但我也相信此为真。”
    忽必烈又道:“能有如此高寿者,他的信仰一定高过最高的山峰。我从来都很敬佩有信仰的人。我听中原的少林寺乃是武林的泰斗,少林寺的绝学也是天下武学之宗。所以,蒙古大军不仅没有侵犯少林寺分毫,而且还免了整个少林寺的赋税。”
    束文正道:“大汗所主持佛道辩论大会,天下皆知。佛道之争,大汗不偏不党,一视同仁。如此天下为公,甚得民心。”
    忽必烈道:“今日乘着酒兴,便多言了些,将军不必放在心上。我也是在数月之前得到了一件事情,才有此一问。我是有心向南,可宋人将我拒之千里啊。
    束文正脸色立时慎重起来,暗忖:“有心向南”便是要南侵了,这终于要到正事上了,可还是要假装不知,问道:“不知道大汗大汗所的是何事情?”
    忽必烈道:“我蒙古一族从漠北而来,从来都是口口相传、结绳记事。便是传达军令也都让人编纂成歌谣,让兵丁唱诵熟了再快马加鞭传达出去。你们汉人不仅有文字,还有诗词歌赋,当真让我倾心不已啊。我有心寻访中原的儒士也编纂一套蒙古的文字,也好使我大蒙古国的威风流芳千古。无奈你们汉人都推推拖拖。无奈之下,我只好请吐蕃的智者代劳了。”
    这文字之事,束文正很是潜熟。蒙古国从漠北迁来赶走了金朝,便在江北之地定居。蒙汗互通有无,蒙古人熟汉语,汉人也通晓几句蒙语,这再正常不过了。不过蒙古虽有语言,文字却极少,乃是延用的回鹘旧文。蒙古国横跨东西数千里,各地语言文字尽不相同。亟待一种新的文字取代唱歌传令的局面。蒙古距汉地最近,颇受汉文化的影响,所以汉子就是首选。
    可眼下蒙宋之间表面上议和,看似相安无事,实际上背地里都在摩拳擦掌,冲突不断。蒙古的一些文书若使用回鹘文字便表达不全,可若使用汉字更是有许多顾虑,因为北方汉人居多。所以蒙古就用梵文略加修改,作为汉字的标音之用。这种文字,便成为蒙古新字。
    束文正久在边陲,自然截获过不少蒙古官员之间往来的文书,所以听忽必烈这么一,才见怪不怪。
    忽必烈又道:“蒙古新字已然有成,便将那些口口相传的事情一一编纂下来。就在他们编纂成书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才重新被揭开来。原来我祖上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得到了一部奇书,据这部奇书能延寿至三个甲子。可这部奇书奥妙无穷、无人能解。不得已,我祖上便派了一位蒙古的智者出使到宋地,寻访高人。可是这位先贤一去便杳无音信,至今已经三十余年。”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11/11429/64557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