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春天

推荐阅读:财女御夫末世之掠夺豪门千金不好当英雄联盟之点券召唤师归杀名门嫡后三国之势吞天下超警喜从田降穿越小神厨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秦建勋今年刚满十六,骑白马、披白袍,手持一丈七尺白杆枪,身材挺拔,个子虽然不高,却正是英雄少年,青春痘长了一脸。
      不久之后,这位白袍少年在浑河殒命,和他一起战死的,还有数千白杆兵。
      萨尔浒之战后,四川白杆兵被频频抽调辽东,在朝堂辽镇各方博弈中,渐渐被消耗殆尽。
      辽东这个无底洞每年消耗的,不止是数百万两白银的民脂民膏,还有从各地源源不断赶来的强军。
      临近宽甸,道路渐渐平坦,东路军与川兵并列前行。
      这几日陆续收拢溃兵,东路军人数已经超过万人,各营编制被彻底打乱,除了那几千个语言不通总爱乱跑的朝鲜人,剩余各路兵马,都直接归属刘招孙管辖,俨然成了他的家丁。
      两边士兵相互打量对方,仔细观察着对面的军队。
      白杆兵个个都穿着草鞋,遮盖藤甲,土司袄,头顶毡帽,手握白杆枪。
      东路军中士兵隶属于不同军营,各人身上铠甲样式各异,手中武器也是五花八门,看得一众川兵眼花缭乱。
      两支军队汇合前,刘招孙叫来各营把总,对这些大老粗们三令五申,特别强调,要大家和这支友军搞好关系,若是谁营头下的兵士敢无端闹事,便会全体连坐。
      一阵短暂的寒暄,有了刘綎和秦氏土司的这层关系,两人很快感情升温,开始称兄道弟。
      得知奴贼已经退去,秦建勋心中不免有些失望,这几日他率白杆兵星夜疾驰,增援宽甸,路上吃尽了苦头,没想到最后白跑了一趟。
      这支从成都赶来的白杆兵铁了心要和建奴干仗,统领他们的秦建勋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天天想着自己何时也能和父辈们那样,凭着一刀一枪,在战场上建立功业。
      “老弟,不要气馁,建奴很快就来了。”
      秦建勋疑惑道:“刘兄的意思是,鞑子还要追上来?”
      刘招孙“会来打沈阳,”
      秦建勋不以为然,他到沈阳数日,亲眼所见城高池深,除开辽镇,各地增援的客兵总数超过两万,很多客兵还在路上。
      沈阳如此坚固,一个小小的建州女真也敢来攻?
      刚才听刘招孙绘声绘色讲击败镶蓝旗的场景,追击阿敏四十里,把二贝勒逼的差点投江。
      秦建勋开始时以为是刘招孙在吹牛,于是把他也看做是杀良冒功喝兵血吃空饷的老油条,等到他近距离接触这支明军,不由被他们身上散发的独特气质震慑,令行禁止,杀气腾腾。
      等到白袍将军亲眼见到后面马车上装载的密密麻麻的建奴首级,这才对刘兄刮目相看。
      作为石柱宣慰使后人,秦建勋自幼追求忠孝节义,以父辈们为楷模,石柱秦氏,可以说是明代少数效忠朝廷的土司武装之一。
      万历二十八年,杨应龙叛乱,秦良玉率白杆兵将其击败,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
      又协助酉阳各路官军攻取桑木关,大破杨应龙军,秦良玉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却一直不自报军功。
      所谓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便是如此。
      两支军队继续往南,又走了两日,一路无事,三月十一日,大军终于抵达宽甸。
      东路军击退镶蓝旗的消息早一步在宽甸传开。
      刘招孙与阿敏在北边大战时,后金的使者便来宽甸劝降,告知了杜松马林败亡的消息。
      后金使者表示,宽甸会和抚顺一样,只要立即投降,守官便立即官复原职,否则大军攻下,就要屠城,宽甸守官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隔三差五派塘报向杨镐求援。
      可是沈阳早已乱成一片,巡抚御史们相互攻讦,客兵辽兵忙着斗殴,大家都没空过问宽甸死活。
      正当宽甸守将准备和后金使者进一步接触时,从北边传来了镶蓝旗败退的消息。
      宽甸,这座辽南重要堡垒,在经历了长达半月的恐怖阴霾后,终于迎来了春天。
      见东路大军回来,马车堆着成百上千颗人头,这些守将们经常和建奴打交道,一眼便看出是真夷首级,便知道此战东路军没有吃亏,至少还杀了几千个鞑子。
      无论按照什么标准,斩杀建奴战兵首级千级,都是货真价实的大捷。
      须知当年李成梁弄到十几个建奴脑袋,都要派人送到京师邀功炫耀。
      宽甸堡内,挤满了从辽中逃难来的汉人,毕竟大多数辽东汉人是不想做包衣阿哈。
      得知镶蓝旗被击溃,明军打败了八旗(哪怕只是最弱的),宽甸城中,除了潜伏的奴贼细作和那些已经女真化的汉人,所有人都是兴高采烈,载歌载舞。
      人们在庆祝的同时,也得知东路明军的统帅,总兵刘大人战死了。
      刘綎一生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
      其大名早已传遍九边十四军镇,宽甸也不例外,消息传开,宽甸士人无不感伤,有文人秀才赋诗悼念。
      东逐西驰岁月深,凯旋驻马漫开襟;
      三巴兵革龙泉迥,六月烽烟雁字沈。
      关塞自维怜白发,庙廊谁与暴丹心;
      良弓鸟尽应无用,缓整鱼竿钓海浔。
      半个月前,老当益壮的总兵从宽甸出发,未曾想到回来时却是马革裹尸!
      为鼓舞民心士气,刘招孙下令将斩获的一千颗建奴首级放在宽甸北门,供士民参观,一时之间,观者如潮。
      刘把总不得不派出所有家丁维持秩序,此时宽甸已经聚集了上万名从辽中逃来难民,其中大都是些青壮劳力。
      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包衣奴才,努尔哈赤对奴才是友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充满耐心的,不过对这些不愿做奴才也不愿去死的汉人,就没那怎么多耐心了。
      这些强壮男人们的亲人,那些没有逃来的老弱妇孺,因为不愿继续留在女真化的辽中,一路向南逃窜,很多人都在去年冬天冻死饿死了。
      活着的人和建奴有着血海深仇。
      亲眼目睹这支明军是杀鞑子的好汉,这些想要为亲人复仇青壮男丁,每天挤破门,哪怕自带钱粮,也愿意加入刘招孙麾下。
      康应乾提醒刘把总,没有兵额,私自招收兵马,可是大罪。
      刘招孙当然知道是大罪,不过那也要等杨镐有空过问再说。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11/11255/64042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