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首战告捷

推荐阅读:文坛崛起伏天氏修炼在骑士世界的领主神奈川的高校生道士文艺庄园诸界末日在线来自昆仑的男人位面监察使武神无限文娱教父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泾口,出南昌城东十八里。
      泾口不是险,它只是金溪湖几条支流中的一条,这里的水势较其他处更加的平缓,而且水面也浅,即使不架桥也可通过。
      加上泾口周遭是难得的平地,更利于大军涉渡,故而骆永胜笃信宁海军一定会选择将这里当成渡河之所。
      而这支宁海军也没让骆永胜猜错,他们确实来了,与着骆永胜隔河相望。
      “等他们渡河,半渡而击之。”
      这泾口的地势没什么好利用的地方,故而也用不上什么奇谋妙计,兵法战术。所以侯秉忠只能给骆永胜进言最简单一个最适合眼下的建议,那就是半渡而击。
      先放一部宋军过河,然后趁着前部立足不稳,而其后部还涉于水中之际大军掩杀,攻其无法成阵这一弱点。
      骆永胜虽然这几年没少读兵书,但毕竟没有实践过,故而临于阵前不急着调兵遣将发号施令,他有一点好,那就是听劝。
      对侯秉忠的建议不能说言听计从,但也是非常的尊重。毕竟人家前前后后当了小二十年的兵,熟能生巧,怎么也得比他骆永胜厉害点。
      既然连侯秉忠也只能想到这种老实办法,那就用老实办法。
      “列阵等着吧。”
      骆永胜抬头看了下日头,四月末旬的天已经很热了,将近五十斤的甲胄穿在身上,让骆永胜汗流浃背,口渴难耐。
      他热,对面的宋军又哪里能不热。
      宁海军的指挥使叫文辉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将了,早年大宋灭南唐的时候就开始从军入伍,冲杀阵前,戎马已有三十多年。
      此刻这位文老将军自然也看到了眼前泾口对面的所谓楚军,微微有些蹙眉不爽。
      洪州造反的消息跟着寇凖命令传到杭州的时候,已经有近二十年没上过战场的文辉良便激动起来,即使再有两年就到了花甲之岁,可文辉良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整备三军,兵发洪州。
      自古兵贵神速,文辉良当然不愿意给反军一丁点准备的机会,不仅自己进军,还专程写了一封信送交宣德军指挥使李希,与后者约定同达洪州城下的时间。
      结果倒好,他这边催军赶马都到泾河了,结果却得知李希的宣德军还离着他二百里呢。
      真他娘墨迹。
      虽然心里面气的要死,可文辉良也没办法,他指挥不动宣德军,寇凖的相令或者说朝廷的调令写的很明白,三军合作共剿逆贼。
      什么叫合作,合作就是大家肩膀齐一边大。
      没有谁是主帅、谁是副帅的次序。
      对李希心里的盘算,文辉良活了那么多年,能在大宋这种环境下爬到一军主帅的位置上,那妥妥是一人精,哪里不懂。
      叛军多大实力现在还没交过手谁都不知道,李希想的就是让他文辉良给宣德军当前锋,打个样。
      要是说叛军一触即溃的话,那宣德军这群兔崽子保准跑的飞快来抢军功,如果是只硬王八,那就让文辉良先啃着。
      等两败俱伤的时候,李希直接来摘果子就成。
      算计的深呐。
      都是朝廷的兵,是皇帝的家将,同袍手足何必这么算计?
      文辉良心里叹了口气,自己已经快六十了,这辈子还指望掌枢密院事吗。再说了,这十几年,枢密院掌事往往都是相辅兼任,是文官来做,武将的最高级别也就是做到一军主帅罢了。
      军功若何,他文辉良真没在乎过,李希是勋贵世族,家世显赫,也没打算跟李希争。
      自家人添堵已让文辉良颇多的不顺心,而此刻泾口对面的楚军,更让文辉良感到心烦不已。
      军中哨骑早几日就探查到,洪州的所谓伪楚政权,前后兵不到一万,还不如当初那伪蜀政权的王钧呢,按说闻听朝廷大军杀至,要么抱头鼠窜要么就该据城死守,哪里敢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来泾口列阵以待。
      真是不知死活!
      “文帅,敌以列阵分明,不可强渡啊。”
      副将眺目远观,尽收讨逆军军容于眼下,见军容齐整不免心中暗叹,这是一支精兵。
      故而向文辉良谏言道:“我军来的匆忙,并未带渡河之物,不若暂且按下阵脚,连日伐木造船,等几日再渡也不迟。”
      等几日?
      文辉良犹豫一阵,喝道:“取阵图来。”
      朝廷发来的可不光是寇凖的相令,还有枢密院的阵图呢。
      左右取来阵图摊开,只见上面是一副江南路的地势、城池图,一同标注的还有几道粗墨勾出的线条。
      这是朝廷为宁海军规划的行军路线。
      何谓按图打仗,就是连怎么行军都得按照阵图来。
      不然就是私传军令,谓之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是大忌讳。
      除了行军路线之外,底角还有一行小字标注。
      五月初一之前,三军务必会师于洪州城下。
      规定时间、规定路线、规定结果。
      任何一环不照做都是不行的。
      而只要按照阵图实现了三规,那就是打了败仗也没事,最多革职流放,如西南平叛的雷有终。
      他就是按图打仗,输了连副将都阵亡,但朝廷却能准他戴罪立功。
      又给雷有终加了五六万的援军,送去一份新的阵图。
      嗯,事实就是第二次雷有终大胜,因功封爵。
      可要是不按图打仗,赢了无功,输了杀头!
      代表人物,雍熙北伐时期的潘美、杨业。
      前者是听话行军,后者不愿意,最后兵败的时候,潘美令杨业断后,谓其曰:“将军兵败回京怕也是死路一条。”
      老令公杨业只好携子大郎杀至力透,阵亡沙场,到死,潘美都没有派出一支援军接应。
      那么多前车之鉴在,文辉良几个胆子敢不听话。
      说五月初一之前到,就必须五月初一之前到,可以早到不能晚到。
      而时下,已是四月二十七日!
      “今日造船,明日便强渡泾口。”
      虽然急,但是文辉良还是按捺下心中的躁动,下令安营。
      “宋军扎营了。”
      周柏带着一队哨骑转悠一圈回来禀报:“看来是想要伐木造筏。”
      “那咱们也扎营,埋锅做饭,取水来。”
      骆永胜翻身下马,躲在马肚子下开始乘起凉:“他们不急,咱们就别急。”
      讨逆军是真敢歇,两军对着垒呢,这边就开始卸盔去甲的做起饭来,连着绣着楚字的大纛都扔到了路边,没办法,大纛旗太重了。
      而这般德行也把河对面的文辉良都看的哈哈大笑起来。
      “本帅还道是何等的强军,叛贼就是叛贼,虚有外表罢了,其内在,不过还是一群放下锄头的农夫。炎炎酷日之下,不可久持。”
      说罢,挥手:“不用造船了,泾口水不及腰,全军强渡,打逆贼一个措手不及。”
      这可把副将吓了一跳,连连苦劝:“不可啊文帅,倘使逆贼半渡而击我军,这可如何是好。”
      “敌不过五千,而我军四万,有何可惧?”
      文辉良坚持己见:“再说,我军渡河之后若受到叛贼进攻,届时前有敌攻后有河阻,恰如当年韩信背水一战,如此三军自然奋力拼杀,便是阵容不整也可爆发勇力。”
      见到副将还欲再劝,文辉良乾纲独断:“你才读几年兵书,而本帅浸淫多年,曾随太祖平定江南,履立功勋于阵前。
      这用兵之道,博大精深,当因时制宜而变,你还年轻把握不住,让本帅来教你该如何去做。”
      副将无奈,谓然长叹,领命退下。
      顷刻间,宋军阵中鼓声大噪,号角连营,原本都开始扎营伐木的宋军不得不放下手中活计,拿起刀枪集结起来,而后在令旗的挥动下,以都为单位,一鼓作气冲进泾口河水之中。
      泾口之水确实不深,堪堪没过膝盖,离着腰还差着远呢。
      但到底是水,还是滞缓了宋军的前进速度,十几丈宽的河面,也够他们这些穿着四五十斤甲胄的兵士趟一阵了。
      而从宋军集结再到他们渡江,时间已过了近两刻钟。
      骆永胜这里都集结好老大一阵功夫了。
      这会子还有闲情逸致跟周柏他们聊天呢。
      “你说这甲胄下了水,连着里衣,会加重多少斤。”
      周柏和侯秉忠互相看看,都摇头。
      “泾口的水流再慢,到底也是活水流速又会增加阻力,宋军这一个个跟下饺子似的往里跳,走起来慢如虾蟹,等他们爬上岸,咱们怎么也该列好了阵才是。”
      骆永胜眉头紧皱,马鞭遥指:“伪宋领军之帅,何以如此短智。”
      这般行军打仗,不是过家家是什么。
      “王上,宋军已过河心了。”
      “放箭吧。”
      “诺。”
      周柏领命,拨转马头面向全军,脸上一片漠然,高高举起右臂。
      军中两千弓弩手顿时挽弓,斜指向天。
      看着周柏的手臂挥落,两千弓弩手中的队率官都嘶吼起来:这声声怒吼声混合在一起传至苍穹之间,也传到了文辉良和数万宋军的耳朵之中。
      惊抬首,苍穹已被一片黑压压的箭雨所遮盖,宛如铁幕一般快速压下。
      “逆贼竟有强弓手!”
      文辉良看得睚眦欲裂,嗔目怒吼出来。
      有道是刀剑好打,弓弩难造,后者是需要技术的。
      在文辉良想来,农夫聚反,能放下锄头镰刀而配刀枪就算不得了的事,何以想过,竟然还会有成建制的弓弩手。
      可惜任凭文辉良急火攻心,此刻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在一阵又一阵箭雨之下,他麾下的士兵成片成片的倒在箭雨中,弃尸于泾口河内。
      清澈见底的泾口啊,瞬间变成了汪洋血海。
      “此时更不能退,速速渡河!”
      事已至此,退反而只会败的更惨,文辉良总算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那就是在岸边按下军法队,退者立斩肃正军纪。
      箭雨一波紧跟一波,一批又一批的宋军就此魂断。
      他们平叛南昌,活捉骆永胜升官发财的美梦,在这一刻惊碎。
      然而更恐怖的杀戮还在等着他们。
      当一批又一批宋军靠着同伴的尸体侥幸活下来,爬上彼岸的时候,留给他们的路,并不是通往胜利的坦途,而恰是一条黄泉路。
      五千讨逆军抽出横刀,身披烙凤甲,迈开了冲锋杀敌的脚步。
      与铁做的箭头相比,讨逆军的心更加冰冷。
      惊魂未定、散不成阵的渡河宋军甚至来不及反应,就不得不正面迎上讨逆军手中那一把把死神的镰刀。
      “杀!杀!杀!”
      周柏连喝了三声杀字,讨逆军也回应了这三声杀字。
      泾口河边,无情的收割着溃不成军、毫无防备之力的宋军生命!
      文辉良想要看到的背水一战,死命拼杀场景并没有出现,因为泾口不是黄河。
      退,可以活,而留下只能死!
      前后不足半个时辰,强渡泾口的宁海军便宣告崩溃,争相恐后的再一次跳进泾口,向着来时的主阵溃逃。
      亦在这一刻,骆永胜怒目圆睁,抽刀出鞘。
      “破阵骑,与孤杀敌!”
      留在九江给骆成武的不过两百人,骆永胜专门留下了一百在身边。
      等的,就是这一刻!
      这时便看出阿拉伯马爆发力之强的好处了。
      宋军过泾口难,但破阵骑却过的轻易。
      不敢说如履平地,也不过是比平时的速度慢了一大半而已,还没到寸步难行的地步。
      而甫一上岸,便生龙活虎,迈开四蹄奔飞。
      用重骑来追杀溃逃的步兵,这是世上最残忍的屠杀!
      宋军阵前,文辉良陡然滚身摔下马,一众亲兵慌忙搀起,只听。
      “留一军殿后,务必拼死也要拦下敌骑,余者速撤。”
      任由文辉良如何不甘心,此刻也只能接受这战败之耻。
      败不可怕,怕的是全军覆没!
      可已成败局的宋军,焉能拦得住破阵骑。
      有骆永胜这位楚王亲身冲锋在前,破阵骑更是大发神威。
      猎人与猎物的追杀在此刻上演。
      猎猎旌旗之下,侯秉忠迎风站立,看着河对面被追杀下接连惨死的宋军,如此惨烈之景况终不忍再看,悄然侧首,叹道:
      “打扫战场吧。”
      泾口之战,讨逆军首战大捷!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11/11023/62966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