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不安
推荐阅读:外挂也疯狂、极品家丁、越狱笔记、甜蜜重生记、邪龙道、前妻有喜、东京道士、开局就成了嫌疑人、遮天之人王、炼器狂潮、
卢象升的直属标营已经出阳和两天,一个参将和两个游击,五六个督司和守备,加上中军官一并,率三千二百余人自阳和而出。
巡按王汝槐和内丁一百余人跟随而出,权为监军。
自封闭城门半天之后,阳和往新平堡的道路也被阻断了,直接断绝所有内外消息,但卢象升并未感觉放心,他知道和记的情报工作向来十分出色,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法根本不太可能真正断绝新平堡的内外消息。
九月二十二日洪承畴出大同,率部往阳和,同时檄令黄得功等诸将至沿边的边墙和各堡戒备,同日宣府巡抚傅宗龙也接到朝中密令,除了调动宣府巡抚的标营至边墙戒备外,同时也檄令各种镇将至边戒备,驻张家口副将周遇吉率其部三千余人,也是奉令急趋新平堡一带驻防,随时配合大同兵马剿杀张瀚并和记众人。
沿边诸堡,原本就充实加强了防御和驻军,现在一路檄令过去,从偏关到杀胡口,再到保平堡桦门堡,一路上军堡和火路墩加上军台都全部奉命戒严,将士枕戈以待,除了防止张瀚等人越边墙而逃外,也是要心北方的强敌前来破关救人。
数日之内,从大同到宣府,最少直接动员了三万余人,加上各守边驻堡的军伍,宣大两镇动员了超过五万人,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蓟辽总督,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陕西镇,甘肃镇,诸多的总督,巡抚,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督司,守备,一直到千、把总,不知道多少人奔波于途,朝堂中又使了多大的力气在关注这件事上!
到九月二十五日,大军起行已经接近新平堡时,在阳和以西数十里地方,卢象升得到情报,洪承畴等人已经率部接近阳和卫城了。
按官兵脚程来算,到新平堡还得有四天左右的时间,这已经算快了,卢象升知道事态紧急,他自己的部下已经奉命赶赴新平堡,最少要将军堡四周包围,同时他严令桦门堡一带的驻军心戒备,如果发现新平堡中人试图越过边墙,过堡出边,那么可以用城堡上的型火炮轰击,如果人数不多,就出动马步冲散其阵,务必不使新平堡中人可以集结出关。
与此同时,最要紧的就是张家口的周遇吉所部,三千多精锐过半马步,急趋至新平堡北部边墙一带巡哨,遇敌则痛剿,不使一个活口逃脱。
做出诸般举措之后,卢象升稍稍放心。
但他已经两天没有接到新平堡那边的消息了,赖同心并未复命,同时王、李二守备也并没有派人送来消息。
派到白洋河两岸至官道巡哨的部下,也并未送来有用的情报,新平堡一带,仍然是一团迷雾。
可堪欣慰的就是周遇吉等人行动相当快速,已经有多股哨骑已经赶至平远和保平两堡附近,新平堡北部的几个军台和数十个火路墩都有兵马驻守,开始防备北方草原有兵马南下,据这几天来的观察,最少东西超过五百里方圆的地方都未发现蒙古人的骑兵或是牧民,也没有发现和记成建战马上翻身下来。
几个长随上前伺候,将洪承畴心翼翼的扶了下来,众人在道旁见面行礼。
卢象升在右揖拜,洪承畴则是在道左还礼,其后又有人在正中跪下行礼,洪承畴居中受礼,拱手还礼。
诸多民壮隔的老远,眼看着大军前来尘土飞扬,却是没有资格进前。
“卢大人辛苦了。”洪承畴穿着红丝罗常服,乌纱补服,雪白的里衬上染了不少灰尘,下马时洪承畴很费心力的掸了好几下,等见礼还礼毕,洪承畴也没有太多客套,敷衍一句后就问道:“学生一路东行,屡见传骑,都云无新平堡的消息,卢大人这里可有新的消息传来?”
“并没有。”卢象升道:“传见督司李国奇,只回报隔绝东西交通,哨骑往北出边墙数十里,且见宣府兵自东而来,应是前哨骑兵,其余各处都并无消息,也无异状。有一些过往百姓,或是拘押,或是管编,亦不准其随意离开,泄露消息。”
洪承畴很注意的听着卢象升的汇报,这些情报和他在此前不久接到的汇报相差不多,总体来,是北部边境未发现和记的大量兵马南下,亦未发觉新平堡有何异常。
四周的各堡和边墙一带已经遍布军人,如果个把人想溜出去,可能还有三分机会,如果几十几百人想潜越过边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九边是沿旧长城线布置的军区,从甘肃到榆林,大片的地段或是修好城墙,配上军台军堡,或是以盐池沙漠为界,辅以城池和军堡。
大同这里,很多军堡依山而筑,辅以旧长城和大明自修的长城,可谓雄关万里,虽不及蓟镇边墙那么壮阔雄伟,但从防御上来也丝毫不差。
这样的防御体系,想偷越个把人都有相当的困难,几百上千人想过境,除非守将和守兵是死人,或是被和记完全买通,这样方有可能。
仔细想想,不管是傅宗龙还是周遇吉,或是沿边诸将,多半是从京师或别的军镇调过来,时间不久,平时管束也很严格,而且各部分属各个山头,想做这等大逆不道的事需得彼此信任,毕竟是拿脑袋来冒险,这么一想,应该没有这种可能。
这么一来,张瀚似乎真成瓮中之鳖,没有机会逃离?
洪承畴心中有强烈的不安感,张瀚出名已经好多年,他当初在大同当提学时就深知张瀚还有和记高层的厉害。
这帮人,行事有章法,做事有考虑,不要张瀚自己不可能将自己和家人置于险地,最终无路可逃,就以和记的高层们来,又怎么可能把他们的最高首领轻易的放弃?有张瀚,和记有掩有天下的可能。无张瀚,哪怕自保也很困难,和记的高层纵有野心,也不会看不出这一点罢?
这种想法还只是推断,但转念一想,新平堡里没有丝毫消息传出,哪怕事情不顺,赖同心也理应派人出来送信,岂有一无消息之理?
这么一想,洪承畴内心的不安感更强烈了!
巡按王汝槐和内丁一百余人跟随而出,权为监军。
自封闭城门半天之后,阳和往新平堡的道路也被阻断了,直接断绝所有内外消息,但卢象升并未感觉放心,他知道和记的情报工作向来十分出色,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法根本不太可能真正断绝新平堡的内外消息。
九月二十二日洪承畴出大同,率部往阳和,同时檄令黄得功等诸将至沿边的边墙和各堡戒备,同日宣府巡抚傅宗龙也接到朝中密令,除了调动宣府巡抚的标营至边墙戒备外,同时也檄令各种镇将至边戒备,驻张家口副将周遇吉率其部三千余人,也是奉令急趋新平堡一带驻防,随时配合大同兵马剿杀张瀚并和记众人。
沿边诸堡,原本就充实加强了防御和驻军,现在一路檄令过去,从偏关到杀胡口,再到保平堡桦门堡,一路上军堡和火路墩加上军台都全部奉命戒严,将士枕戈以待,除了防止张瀚等人越边墙而逃外,也是要心北方的强敌前来破关救人。
数日之内,从大同到宣府,最少直接动员了三万余人,加上各守边驻堡的军伍,宣大两镇动员了超过五万人,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蓟辽总督,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陕西镇,甘肃镇,诸多的总督,巡抚,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督司,守备,一直到千、把总,不知道多少人奔波于途,朝堂中又使了多大的力气在关注这件事上!
到九月二十五日,大军起行已经接近新平堡时,在阳和以西数十里地方,卢象升得到情报,洪承畴等人已经率部接近阳和卫城了。
按官兵脚程来算,到新平堡还得有四天左右的时间,这已经算快了,卢象升知道事态紧急,他自己的部下已经奉命赶赴新平堡,最少要将军堡四周包围,同时他严令桦门堡一带的驻军心戒备,如果发现新平堡中人试图越过边墙,过堡出边,那么可以用城堡上的型火炮轰击,如果人数不多,就出动马步冲散其阵,务必不使新平堡中人可以集结出关。
与此同时,最要紧的就是张家口的周遇吉所部,三千多精锐过半马步,急趋至新平堡北部边墙一带巡哨,遇敌则痛剿,不使一个活口逃脱。
做出诸般举措之后,卢象升稍稍放心。
但他已经两天没有接到新平堡那边的消息了,赖同心并未复命,同时王、李二守备也并没有派人送来消息。
派到白洋河两岸至官道巡哨的部下,也并未送来有用的情报,新平堡一带,仍然是一团迷雾。
可堪欣慰的就是周遇吉等人行动相当快速,已经有多股哨骑已经赶至平远和保平两堡附近,新平堡北部的几个军台和数十个火路墩都有兵马驻守,开始防备北方草原有兵马南下,据这几天来的观察,最少东西超过五百里方圆的地方都未发现蒙古人的骑兵或是牧民,也没有发现和记成建战马上翻身下来。
几个长随上前伺候,将洪承畴心翼翼的扶了下来,众人在道旁见面行礼。
卢象升在右揖拜,洪承畴则是在道左还礼,其后又有人在正中跪下行礼,洪承畴居中受礼,拱手还礼。
诸多民壮隔的老远,眼看着大军前来尘土飞扬,却是没有资格进前。
“卢大人辛苦了。”洪承畴穿着红丝罗常服,乌纱补服,雪白的里衬上染了不少灰尘,下马时洪承畴很费心力的掸了好几下,等见礼还礼毕,洪承畴也没有太多客套,敷衍一句后就问道:“学生一路东行,屡见传骑,都云无新平堡的消息,卢大人这里可有新的消息传来?”
“并没有。”卢象升道:“传见督司李国奇,只回报隔绝东西交通,哨骑往北出边墙数十里,且见宣府兵自东而来,应是前哨骑兵,其余各处都并无消息,也无异状。有一些过往百姓,或是拘押,或是管编,亦不准其随意离开,泄露消息。”
洪承畴很注意的听着卢象升的汇报,这些情报和他在此前不久接到的汇报相差不多,总体来,是北部边境未发现和记的大量兵马南下,亦未发觉新平堡有何异常。
四周的各堡和边墙一带已经遍布军人,如果个把人想溜出去,可能还有三分机会,如果几十几百人想潜越过边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九边是沿旧长城线布置的军区,从甘肃到榆林,大片的地段或是修好城墙,配上军台军堡,或是以盐池沙漠为界,辅以城池和军堡。
大同这里,很多军堡依山而筑,辅以旧长城和大明自修的长城,可谓雄关万里,虽不及蓟镇边墙那么壮阔雄伟,但从防御上来也丝毫不差。
这样的防御体系,想偷越个把人都有相当的困难,几百上千人想过境,除非守将和守兵是死人,或是被和记完全买通,这样方有可能。
仔细想想,不管是傅宗龙还是周遇吉,或是沿边诸将,多半是从京师或别的军镇调过来,时间不久,平时管束也很严格,而且各部分属各个山头,想做这等大逆不道的事需得彼此信任,毕竟是拿脑袋来冒险,这么一想,应该没有这种可能。
这么一来,张瀚似乎真成瓮中之鳖,没有机会逃离?
洪承畴心中有强烈的不安感,张瀚出名已经好多年,他当初在大同当提学时就深知张瀚还有和记高层的厉害。
这帮人,行事有章法,做事有考虑,不要张瀚自己不可能将自己和家人置于险地,最终无路可逃,就以和记的高层们来,又怎么可能把他们的最高首领轻易的放弃?有张瀚,和记有掩有天下的可能。无张瀚,哪怕自保也很困难,和记的高层纵有野心,也不会看不出这一点罢?
这种想法还只是推断,但转念一想,新平堡里没有丝毫消息传出,哪怕事情不顺,赖同心也理应派人出来送信,岂有一无消息之理?
这么一想,洪承畴内心的不安感更强烈了!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10/10300/59163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