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小说 - 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平台 > 军史小说 > 复山河 > 第一百三十七章、恭仁康定景皇帝

第一百三十七章、恭仁康定景皇帝

推荐阅读: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我的魅力只对坏女人有效和结婚对象成为室友之后网游:我的道具能具现诡道之主重申亿次这不是游戏从贞子开始制作怪谈游戏希望你对修仙也是这个态度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开局送给柳神不易物质

    ::
    “尹兄,我们进京吧!”
    左鸿江刚迈进大门,就放出了大招。
    皇权更替,通常都伴随着政治洗牌。
    因为政见的缘故,他们在天元一朝遭到了打压,此刻正是翻盘的最佳时机。
    一旦权力洗牌结束,朝堂上的局势再次趋于稳定。再想杀回去,可就没位置了。
    “左兄,这怕是有些不妥。
    陛下,都没有下诏呢!”
    尹智铭当即反对道。
    作为清流领袖,他们也是要面子的。
    当年被天元帝赶回家,那场面很是狼狈。
    官场是最现实的地方,捧高踩低是常态。
    如果不是他们二人擅长包装经营,不断在士林中刷声望,早就被人给遗忘了。
    即便是声望再高,他们的影响力也就局限于士林。
    那些学子们被他们忽悠的一愣一愣,可人总是会成长的。进入官场之后,情况很快就会发生变化。
    清流在朝堂上的领袖是庞徐二人,人家在士林中名头确实不及他们,但人家手握大权,掌握着仕途钥匙。
    一边是大忽悠精神领袖,一边是能够让大家进步的派系领袖,跟着谁混不言而喻。
    “尹兄,如果没有八位辅臣,我们自然可以等陛下的诏书。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那八个家伙联手把持朝政,陛下手中根本就没有实权。
    朝堂上官员是满额的,陛下就算想要召我们入京,也腾不出位置来。
    现在人心惶惶,八位顾命大臣尚未完成权柄分割,正是我们介入的最佳时机。
    只要帮陛下夺回了大权,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左鸿江摇了摇头说道。
    面子他也想要,可里子更重要。
    蜗居在江南,他们两人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大家过来拜师,也冲着名头过来,跟着蹭一蹭热度。
    世家大族不是傻子,他们宣扬的理念,虽然符合大家的利益,可人家也要考虑可行性。
    施仁政,优待士绅,废除厂卫,免商税……
    一系列政治口号,不是从朝廷口袋里掏钱,就是在削弱皇权。
    问题在于现在的大虞,本身就财政空虚。
    除了被忽悠缺了的中二少年,其他人都不认为他们的政治理念,具备可操作性。
    包括尹左二人自己,经过这些年的沉寂之后,也知道自己的政治口号,有多么的离谱。
    不过作为清流领袖,也不能打自己的脸。
    年轻时代吹出去的牛皮,现在收不回来,那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吹下去。
    人性是复杂的,明知道他们的政治理念,不具备可行性,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听。
    士绅们赞助经费,也不是奢望他们的政治理念全部实现,只要随便实现其中一条,那就能收回投资。
    作为当事人,尹左二人早就没了退路。
    要么放弃此前的理念,沦为士林笑话;要么一条道走到黑,继续充当清流领袖。
    只要能够手握大权,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左兄的意思是倒阉?”
    尹智铭若有所思的说道。
    除了宣扬政治理念外,清流集团实质性的政治行动,就是倒阉。
    从朝堂到地方,大家对扳倒阉党,都充满了兴趣。
    仿佛只要干掉了阉党,天下就会大治,从此进入儒家的大同社会。
    对尹左二人来说,想要介入朝中事务,最合适的选择就是扳倒阉党。
    不仅在清流派系中政治正确,丧失了皇权支持的阉党,也是最大的软柿子。
    朝堂上的八位顾命大臣,就数左光恩身上的问题最多。替天元帝背了无数的锅,在士绅中早就臭了大街。
    罪名随便扣就对了,大家根本不关心真假。反正所有坏事,都是阉党干的准没错。
    “尹兄,何必明知故问。
    除了倒阉之外,我们还有更好的借口北上么?”
    左鸿江的话音落地,两人皆露出了笑容。
    打着倒阉的旗号进京,从地方到朝堂,都不会缺乏支持者。
    太和殿。
    高坐龙椅之上,看着群臣争吵不休,姬昭顺很是头疼。
    在大虞朝,大行皇帝是充满争议性的人物。
    他将大虞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可采取的措施,并不是那么光彩。
    大行皇帝活着的时候,大权在握、杀伐果决,谁也不敢造次。
    现在人死了,进行盖棺定论的时候,争议就爆发出来。
    辅臣们的意见虽然不一,可好歹还是给面子的,给先帝的评价都不低。
    百官就不一样了,那是什么人都有。
    文人最喜欢玩儿讽刺,故意搞出一些听起来不错,实则充满讽刺意味的庙号谥号。
    比如:“高宗·武皇帝”、“武宗·文皇帝”……
    (备注:同朝代庙号唯一,谥号可以重复,一般会修改中间某个字)
    半点儿不搭边,主打的就是一个讽刺。
    看得出来,大行皇帝之前推动的改革,着实得罪了不少人。
    “够了!”
    “一连吵了三天,还没有一个结果,你们准备拖到什么时候!
    既然你们选不出来,那就朕来选。
    庙号孝宗,谥号选用‘景’字,全称‘恭仁康定景皇帝’!”
    姬昭顺当场发飙道。
    为了不让群臣挑出毛病,他可是认真盘点了一遍,自家兄长在位期间的功过。
    幸好天元帝还算争气,在位期间干了不少实事,不用强行贴金。
    “陛下圣明!”
    左光恩率先开口附和道。
    为了获得皇帝的宠信,他是顾命大臣中最先倒向新君的。
    可惜姬昭顺对这位主动投奔过来的宦官,着实喜欢不起来。
    一看就是溜须拍马之徒,没有一丝贤臣该有的气度。
    对有志于成为一代名君的姬昭顺来说,他要做的是亲贤臣、远小人。
    相比没有立场的左光恩,反倒是不冷不热的另外七位辅臣,更受他敬重。
    “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么事情就这么定了!”
    见获得了一部分大臣赞同,姬昭顺果断选择了快刀斩乱麻。????这是继位之后,学到的经验。
    奢望获得所有大臣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
    自他继位以来,无论大事小事,朝堂上的百官就没有统一过立场。
    一般来说,只要获得半数以上的支持,那就算众望所归。
    通常只要有五名顾命大臣达成一致,就算是通过了。
    皇帝和群臣的意见,只有在顾命大臣四比四的时候,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作为皇帝,姬昭顺肯定不愿意接受这种局面。
    所以在一些小的问题上,他在不断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
    今天是他第一次,在重大事项上做决策。
    为了顺利通过,他折中了内庭和外廷的方案,以期获得更多的支持者。
    一切如他所料,几位辅政大臣还是给面子的,没有开口驳他的面子。
    有了好的开始,姬昭顺对亲政更加有信心了。
    按照惯例,等到孝期结束,他就会正式登基。
    等到过了今年,就可以改元,进入新的时代。
    接着就是大婚,册封皇后,然后就到了亲政环节。
    一切顺利的话,明年这个时候,他就可以亲政了。
    区区一年时间,让顾命大臣辅政作为过渡,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南京城。
    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举国进入孝期,一众娱乐场所纷纷关门歇业。
    繁华的大街,都变得萧条起来。
    最惨是正在举行婚礼的,收到消息之后,礼服直接换成丧服。
    越是官宦之家,对服丧越重视。
    在南京六部主持下,众多官员齐聚一堂,朝着京师方向进行了祭祀。
    混迹在人群中,李牧发现自己的人缘好了不少。
    往日那些对武将们不屑一顾的文官,见了他之后,也热情的打招呼。
    如果不是时机不对,估摸着他收到的请帖,能够堆满一间屋子。
    权力的魅力,就是这么玄妙。
    文武之分,在成为辅政大臣之后,界限就已经被打破了。
    虽然天元帝临终前,对辅臣们的业务进行了划分,但那只是对新君的嘱托。
    在外界眼中,此刻大虞已经进入八大辅臣时代。
    八位辅臣中其二,李牧身上的关系户标签,变得越发明显。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兵部发出的调令,执行效率快了很多。
    造舰大业进展,也顺利了很多。
    为了加快效率,南京工部还从其他船厂,抽调了能工巧匠。
    船厂所需的耗材,也获得了优先供应。
    南直隶巡抚衙门承诺的军饷,破天荒的没有出现漂没。
    对众人送来的善意,李牧是照单全收。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的人脉关系,直接蔓扩散到了南京大小衙门。
    “夫人,南京不能待了,我们赶紧启程回扬州!”
    听到李牧的话,景雅晴翻了翻白眼。
    没法待是假的,主要是事情办完了,人脉关系也扩展了。
    倘若继续留在这里,就要有人上门,求办事了。
    前脚还称兄道弟,转头就翻脸不认人,肯定是不行的。
    可帮人办事,也不是好帮的。
    京中局势不明,此时做出任何承诺,都不是智者所为。
    最佳选择就是赶紧走人,先回扬州避避风头。
    如果是聪明人,自然能够看懂他的意思,不会在这种时候上门。
    “放心吧,夫君。
    东西早就收拾好了,船都在码头上等候多时,随时都可以出发。
    现在这种情况,南京也没什么好逛的,早点儿回去也好。
    一连十天没有收到家书,也不知道京中的情况怎么样。”
    听到自家夫人的吐槽,李牧都不知道该说啥。
    从南京到京师,足有两千多里路,十天都不够送信时间。
    五百里加急信件,那是发生了重大变故,才会启用的传讯手段。
    平常时期的家书,还是按照时代特色,安排人乘坐漕船慢慢送。
    “放心好了,新君都继位了。
    就算是有些许风波,也不会闹出大事来。
    即便是有风险,也是别人的风险。
    我们这些勋贵之家,只要不掺和朝堂上的政治纷争,就不会有大问题。”
    李牧开口安慰道。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景李两家在朝中的地位,还是非常稳固的。
    能够拿到辅政大臣的位置,就证明两家在这一轮政治洗牌中,依旧站立在权力中心。
    新君继位,最需要的是稳定。
    皇帝想要折腾,也要等地位稳固之后。
    作为辅政大臣,景李两家的政治风险,主要集中在皇帝亲政的时候。
    对这些李牧不是很担心。
    自家岳父和叔父,都是朝堂上的老人,政治手段比他娴熟的多。
    真要是察觉到风险,直接退下来就行了。
    政治清算,基本上不会发生。
    文官倒台,大概率会清算党羽,给新人腾出位置来。
    武将本身就是世袭,军中不是勋贵世家,就是将门世家。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皇帝随便搞死几个文官没事,倘若无故搞死几个武将,那就会出大事。
    这是以文御武的代价,在政治上打压了武将,自然要在其他方面进行安抚。
    家丁制度的兴起,为武将人身安全,提供了最佳保障。
    (本章完)
    :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1/1370/10406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