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种田

推荐阅读:我真的只想送外卖没有人比我更懂诸天全球神祇之东方神话MOD被雷劈之后的我崛起了我的万能火种我有门徒三千女尊之男神的自我修养我行走在诸天世界重生过去震八方这个明星有些咸鱼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_第240章种田影书
    :yingsx第240章种田第240章种田:
    中平五年春。
    刘备没再动兵,只专心种田搞内政。
    原本刘备是让贾诩主持屯田以及州内春耕事务。
    但贾诩估计是想偷懒,便向刘备大力推荐国渊为典农都尉。
    朝廷原本没同意在州郡设典农尉,只是允许刺史屯田,但由于现在刺史有了都尉任免权,所以实际上也等同于在各州郡都设了典农职务。
    青州士族极多,之前干掉的豪族也很多,在紧急安置黄巾饥民的时候并没有做太多的区分,毕竟那时候能让更多人活下来是第一要务。
    而此时到了耕种季,事务就比较麻烦了。
    要制定农政,要协调好之前出粮出力配合安民的青州各家,还要管理几十万安置民的吃喝拉撒以及种粮、工具、牲畜等一系列事务,而且不仅要考虑现在,还得考虑未来。
    这些事非常繁琐,真的比打仗麻烦多了……
    为此,刘备连着拉贾诩和国渊商议了很久——贾诩还是没跑掉,具体事务国渊负责,但贾诩得和刘备一起制定政策。
    其实刘备知道贾诩为啥不想干这活儿,因为容易得罪人,即便现在不得罪,将来也会得罪的……
    不过,被刘备拉着办事跑不掉,贾诩只好和国渊一起搞了个大动静出来。
    国渊确实是个相当有执行力的人,在得了任命之后,国渊立刻出门到处探查田地,重新划分了土地类型。
    土地被国渊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私田,也就是现有大户的土地,也就是私有固定资产。
    清理土地数量后,国渊发了安民告示,告知各家,官府不会剥夺各户现有财产,算是安了青州现有豪族的心。
    青州现有的豪族大多都是之前配合过安置黄巾之事的,大多出粮出钱安置过饥民,国渊在征求了刘备意见后,让留守各郡的弟兄们分别清点了一下各家安置饥民的数量。
    随后,按照安民数量,给这些出过粮的豪族各多分配了一些田产,算是奖励。
    各家豪族只要报了自家安置的新增户口就能得田地,按人头算,户口越多得田越多,各家出粮安置的饥民便作为其家中佃户。
    这事使得青州豪族们对刘备的观感瞬间改变,从上到下都称刘使君仁义,夸贾诩是“干臣”。
    但贾诩一点都不高兴。
    因为他知道,过不了两年,这些人多半就得骂自己了……
    这实际上是为了使青州豪族们不会把刚安置的饥民作为隐户,促使他们给这些人全都上户口——只要在官府落了民户,那就不能作为奴隶了,佃户也是民,不是奴籍。
    原本落户之事非常繁琐,但各家为了得田产,自动的就把这事处理好了,还把原本家中已有的隐户也全都给报成了新安置的佃户。
    毕竟可以分田……
    这当然是在薅羊毛,但贾诩和国渊也不在意,有户口本就认,反正分给各家的都是散田——所有被豪族土地分割,无法连在一起的地块全都分了出去。
    那些地本来就不适合作为军屯……
    私田可以自主交易,但交易要收交易税,税额不算高,按官府评估价收一成——不管实际交易价格是多少,反正税按评估价收。
    拥有私田的人家当然是要交粮税的,国渊给了个一口价,只收一成,但秋收时需要各家自己按户口和田亩数量把对应的粮食送到各县粮库。
    县里不再承担粮税征收事务,只承担仓储任务,而且增设了常平仓应对灾荒,增设官方粮铺平价卖粮。
    除了常平仓必须维持的粮食数量之外,其它所有进了县粮库的税粮,全都会在官方粮铺就地售卖,不再转运到州郡。
    各家若有多余的粮食,也可以卖到官方粮铺中,有多少收多少,价格稳定——当然,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卖的。
    这些政策豪族们也都觉得没问题——只要不搞粮役摊派,哪怕多收些粮税都能接受。如果只是运入当地县库,损耗其实不算多,一成的粮税,各家大概实际会支出1213的粮,这其实比以往打点郡县官员的支出还少。
    当然,没有隐藏民户,且田亩数量都公开了,再想避税漏税就不太容易了。
    至于官方粮铺本身的清廉问题,暂时不考虑。
    先管民生,民生拉起来以后再管贪腐。
    而且……管贪腐又不是贾诩和国渊的活儿……
    在架子搭起来之后,国渊才宣布,将青州其它无主田地全部都作为官屯,由青州刺史部管理。
    官屯是完全不允许交易的。
    同时,无论什么田地,只要荒芜一季无人耕种,这荒田就会被视为无主之地,重新收为官屯。
    眼下大家都得了好处,税也降了,田也得了,也就没人对此有任何反对意见,不仅没人说侵占私田,反而全都称颂这是善政。
    很显然,是不是善政,主要取决于自己得没得到好处。
    散田都分出去了,官屯的田地大多都是黄河与济水沿岸连成大片的临水好地,这也是为了方便管理。
    由于官屯田地很多,需要管理的佃户也多,国渊让刘备军中亲随来官屯挂职,担任“屯长”——这就真的是让军队的屯长和屯田的屯长合二为一了。
    这是让刘备的亲军保护并管理这些官田,但并不是把田分给了他们。
    军屯一共二十来个,每个屯都按地块分,有大有小,大的有好几千户佃户,小的也有千余户。
    合计下来,有四万多顷土地被设为了军屯,共有六万户佃户,二十八万人。
    官屯的佃租标准名义上是五成,但实际执行四成,那不收的一成被视为税额——其实这是为了避免将来出现特殊变化。
    佃户只需要交产量的四成就行。
    除了佃租之外,不用再上任何税,唯一的要求是按每户家里的人数佃田,每人不高于十五亩(汉亩),鼓励量力而行。
    若有田地抛荒,就会被立刻收回,还会额外加以处罚。
    新生儿也是可以算人数的,而且养育孩子可以领补贴,每个孩子能返领其家中当年缴纳佃租的两成,最高返还六成,直到孩子十岁——这当然是为了鼓励生育,并且尽量促使幼儿成活。
    不是不交租,而是交了租之后,再带着孩子,按照自己交的佃粮凭据去申领应该返还的粮食,这是有区别的。
    十岁以后也可以领补贴,但必须让孩子入新学读书,入了新学且每年学业合格就可以持续领到十五岁——新学就是刘备认可开办的那些职业学院,目前仅有海事学院已经成立,但陆续必然会有更多人来此办学。
    这些政策对佃户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最关键的就在于除了佃租之外完全免税。
    如果足够勤快且积蓄得当,佃户也能攒钱从有私田的人手里购置私人田产。
    刘备门下官吏以及军中将士也按功绩分了些田地,这事倒不是国渊安排的,而是刘备自己安排的,负责的人是办事最公平的赵云——赵云管着军法和功劳簿。
    这种田产被称为授功田,是从官屯中分出的,佃户也会随之划拨,有点像食邑。
    但这依然是租赁性质的官屯,并不是私田那种私人田产,无法交易。
    可以享受全额粮租,甚至可以让后代传承,但不能买卖或转包给别人。
    只要不抛荒,就不会被收回去——但同样,抛荒即收回,粮税也得交。
    佃户的生育和教育补贴是单独申领的,只是按粮租来计数,避免懒汉薅羊毛,授功田的田主得到的仍然是四成的全额租子。
    这会使有功之士们对佃户好一点,毕竟产能越高收益越大,而且佃户多生孩子,每户佃的田多一些,对功臣们也更有利。
    由于官田军屯只有四成租子,而且不用上税,若是哪家豪族对佃户不好,其家中佃户多半得投奔官屯,要是没了那么多人种地,抛荒之后可就只能被收归官府了。
    这是典型的逼恶为善的政策。

本文网址:https://www.xs39.com/xs/0/805/7134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s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